中国兴蒙—吉黑地区岩石圈结构基本特征

被引:189
作者
张兴洲
杨宝俊
吴福元
刘国兴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兴蒙—吉黑地区; 岩石圈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3.2 [地壳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兴蒙—吉黑地区岩石圈由额尔古纳、兴安、松嫩和佳木斯4个古陆块及完达山中生代大陆边缘增生杂岩构成。Nd同位素模式年龄显示,佳木斯陆块时代最老,1500~2200Ma;额尔古纳陆块次之,1000~1600Ma;兴安和松嫩陆块具有相同的Nd模式年龄,500~1200Ma。地球化学示踪分析表明,该区古生代时表层地壳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以中元古代为主,而中生代花岗岩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主要为新元古代,表明该区深部地壳的年龄较表层地壳的年龄年轻,显示出该区地壳具有下新上老的年龄结构。Os同位素分析同时证明,该区岩石圈地幔也多表现为年轻性质。地震(Vp)速度结构显示,该区岩石圈结构在垂向上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地震岩石圈概念明显不同,该区岩石圈地幔的低速带没有稳定连续的顶界面,低速异常顶界面深浅不一,与高速异常体犬齿交错,某些构造单元之下的低速异常直达Moho,但底界面却十分稳定,深度为230~240km;二是“立交式”速度结构,表现为在地壳范围内,速度等值线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岩石圈地幔的速度等值线呈北北西-近南北向展布;低速异常圈层的速度等值线为近东西向展布。
引用
收藏
页码:816 / 8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佳木斯地块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离子探针U-Pb年龄 [J].
吴福元 ;
S W ILDE ;
孙德有 .
岩石学报, 2001, (03) :443-452
[2]   那丹哈达地体的构造特征及演化 [J].
邵济安 ;
唐克东 ;
王成源 ;
臧启家 ;
张允平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 (07) :744-751
[3]   那丹哈达地体与东亚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的关系 [J].
水谷伸治郎 ;
邵济安 ;
张庆龙 .
地质学报, 1989, (03) :204-216
[4]   黑龙江省那丹哈达地体构造初探 [J].
张庆龙 ;
水谷伸治郎 ;
小(山鸟)智 ;
邵济安 .
地质论评, 1989, (01) :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