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研究(附5923例分析)

被引:48
作者
郝永强
郝光亮
戴尅戎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部位; 性别; 年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3 [骨折、骨的损伤]; R580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100201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地区中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性别、年龄等,阐明该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因脆性骨折就诊的中老年患者5923例,按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进行归纳、分析及总结。结果60岁以上女性骨折发生数明显多于男性,其中,常见部位骨折最高发生率的年龄分别为:桡骨远端骨折为70岁;股骨颈骨折为7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为80岁。各年龄组女/男数据比较:60岁以后各年龄段的女/男值与总计中的女/男值1.96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按年龄段划分有统计学意义,60岁以后女性发生骨折的几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60岁以后女性骨折发生率明显多于男性,桡骨远端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高峰的年龄各有不同,应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中引起重视,并区别对待。
引用
收藏
页码:197 / 20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Sex and ethnic differences in bone architecture. [J].
Nelson D.A. ;
Megyesi M.S. .
Current Osteoporosis Reports, 2004, 2 (2) :65-69
[2]  
Physical therapy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Hauselmann HJ,Kramer E,Michel BA. Therapeutische Umschau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