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214
作者
林强
葛文春
曹林
孙德有
林经国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金日成综合大学地质学科 吉林长春
[3] 吉林长春
[4] 平壤
[5] 朝鲜
关键词
中生代火山岩; 地球化学; 玄武岩; 流纹岩; 双峰式火山岩; 大兴安岭;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3.03.002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的主要活动时期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由碱性系列玄武岩和亚碱性系列玄武岩以及伴生的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它们与邻区俄罗斯和蒙古同时期火山岩构成面形展布的巨型火山岩带。碱性系列玄武岩高度富集不相容元素,其富集程度类似于板内碱性系列玄武岩,但明显亏损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这一点又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或岛弧钙碱性玄武岩。亚碱性系列玄武岩适度富集不相容元素而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或岛弧火山岩,其中低钾玄武岩类似于拉斑玄武岩。大兴安岭酸性火山岩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可划分为高Sr流纹岩类和低Sr流纹岩类。前者富集Ti、Ba、Sr、Co和Ni而贫Rb、Zr和Th等强不相容元素,类似于大陆溢流玄武岩省分异作用形成的流纹岩;后者明显富集不相容元素Rb、Zr和Th而亏损Ti、Ba、Sr和Co,它们与碱性系列玄武岩之间形成类似于大陆裂谷环境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亚碱性系列玄武岩与高Sr流纹岩的成因关系类似于大陆伸张环境的双峰式火山岩,但前者形成从基性到酸性的连续演化系列,并没有形成Daly成分间断。这表明大兴安岭火山岩在源区及其原始岩浆的性质上明显区别于世界大陆溢流玄武岩省。也就是说,大陆溢流玄武岩省的双峰模式起源于干岩浆体系,这种岩浆分异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08 / 22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呼伦湖早白垩世碱性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葛文春 ;
李献华 ;
林强 ;
孙德有 ;
吴福元 ;
尹成孝 .
地质科学, 2001, (02) :176-183
[2]   大兴安岭南段晚中生代双峰式火山作用 [J].
郭锋 ;
范蔚茗 ;
王岳军 ;
林舸 .
岩石学报, 2001, (01) :161-168
[3]   大兴安岭—燕山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与俯冲作用关系 [J].
邵济安 ;
刘福田 ;
陈辉 ;
韩庆军 .
地质学报, 2001, (01) :56-63
[4]   大兴安岭中生代两类流纹岩与玄武岩的成因联系 [J].
林强 ;
葛文春 ;
孙德有 ;
吴福元 ;
元钟宽 ;
李文远 ;
尹成孝 ;
陈明植 ;
闵庚德 ;
权致纯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0, (04) :322-328
[5]   大兴安岭中生代两类流纹岩成因的地球化学研究 [J].
葛文春 ;
林强 ;
孙德有 ;
吴福元 ;
李献华 .
地球科学, 2000, (02) :172-178
[6]   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J].
林强 ;
葛文春 ;
孙德有 ;
吴福元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S1) :75-84
[7]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壳幔相互作用的证据 [J].
葛文春 ;
林强 ;
孙德有 ;
吴福元 ;
元钟宽 ;
李文远 ;
陈明植 ;
尹成孝 .
岩石学报, 1999, (03) :396-406
[8]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活动构造背景 [J].
邵济安 ;
赵国龙 ;
王忠 ;
韩庆军 .
地质论评, 1999, 45(S1) (S1) :422-430
[9]   辽西—大兴安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形成动力学背景的新认识 [J].
张宏 ;
权恒 ;
赵春荆 ;
武广 ;
李广远 ;
祝洪臣 .
地质论评, 1999, 45(S1) (S1) :431-443
[10]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大地构造意义附视频 [J].
林强 ;
葛文春 ;
孙德有 ;
吴福元 ;
元钟宽 ;
闵庚德 ;
陈明植 ;
李文远 ;
权致纯 ;
尹成孝 .
地质科学, 1998, (02)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