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骨干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被引:13
作者
谢振江 [1 ]
李明顺 [2 ]
李新海 [2 ]
张世煌 [2 ]
张宝石 [1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自交系为副区,材料均为华北地区近40年34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偏向关等方法分析了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自交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株粒数>空秆率>行粒数>千粒重>叶向值>秃尖度>穗位>生育期>ASI>倒伏率。只有通过提高单株粒数,才能加大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粒数。同时通过保持穗位、生育期在适当水平,强化耐密性的选择,选择千粒重高、雌雄协调、株型上举耐密且抗倒能力强的自交系,才能最终提高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因此,提高株粒数是提高玉米自交系产量的最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65 / 26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玉米自交系株形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 [J].
王振华 ;
王义波 ;
王永普 ;
张新 ;
董家璞 ;
柳家友 .
作物杂志, 2000, (01) :15-16
[2]  
What is yield. DUVICK D N. Developing drought and low N-toler-ant maize proceedings of a symposium . 1997
[3]  
Post–green revolution trends in yield potential of temperate maize in the North-Central U-nited States. DUVICK D N,CASSMAN K G. Crop Science . 1999
[4]   我国玉米自交系性状的改进 [J].
王建革 .
玉米科学 , 1997, (04)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