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SR标记比较亚洲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69
作者
朱作峰
孙传清
付永彩
张培江
王象坤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合肥,北京
关键词
SSR; 亚洲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9 [野生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用 30对SSR引物比较了 5 2份不同生态型的栽培稻和 34份不同省 (区 )的普通野生稻 (简称CWR)的遗传多样性 ,发现在 2 84条多态性带中 ,有栽培稻特异带 15条 (5 .2 % ) ,普通野生稻特异带 117条 (41.2 % ) ,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的差异主要来自野生稻。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的平均基因多样性分别为 0 .6 7和 0 .9,每一位点在栽培稻中的等位基因平均为 5 .3,而在野生稻中平均为 9.6 ,栽培稻中的等位基因数仅为野生稻的 6 2 % ;野生稻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80 11,远大于栽培稻品种之间的 0 .6 6 0 3,说明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栽培稻。此外 ,籼稻品种与粳稻品种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也明显大于籼、粳亚种内品种间的遗传距离 ,表明籼粳分化是亚洲栽培稻遗传分化的主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SSR标记既能较好地将栽培稻与野生稻分开 ,又能较好地进行籼粳稻的分类。
引用
收藏
页码:1437 / 14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核基因组的RFLP分析 [J].
孙传清 ;
王象坤 ;
吉村淳 ;
土井一行 ;
岩田伸夫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4) :38-45
[2]   水稻同工酶基因多样性及非随机组合现象的研究 [J].
孙新立,才宏伟,王象坤 .
遗传学报, 1996, (04) :276-285+331
[3]   野生稻天然群体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RFLP)多态性研究 [J].
王振山 ;
朱立煌 ;
刘志勇 ;
王象坤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6, (02)
[4]  
Comparison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common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Griff.) and cultivated rice (O. sativa L.) using RFLP markers[J] . C. Q. Sun,X. K. Wang,Z. C. Li,A. Yoshimura,N. Iwata.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1 (1)
[5]  
Abundance, polymorphism and genetic mapping of microsatellites in rice[J] . Kun-Sheng Wu,Steven D. Tanksley.MGG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 . 19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