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水策略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陈金平 [1 ,2 ]
王和洲 [1 ,2 ]
刘安能 [1 ,2 ]
丁大伟 [1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2] 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灌水策略; 水分利用效率; 夏玉米; 产量构成要素;
D O I
10.13522/j.cnki.ggps.2017.07.002
中图分类号
S274 [灌溉制度与管理];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1 ;
摘要
于2013—2014年在河南商丘开展了5个灌水处理(T1:苗期水45 mm+拔节水60 mm+灌浆水60 mm+成熟期水45mm,T2:苗期水45 mm+拔节水60 mm+灌浆水60 mm,T3:拔节水60 mm+灌浆水60 mm,T4:拔节水60 mm,T5:灌浆水60 mm)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夏玉米阶段耗水量、总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收获穗数、穗粒数、百粒质量、行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灌水处理的耗水量均显著大于不灌水处理(P<0.05),且随着整个生育期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总耗水量显著提高。2013年和2014年,灌拔节水和灌浆水处理(T3)的总耗水量显著低于T1处理(P<0.05),产量分别下降8.0%和8.9%,水分利用效率则分别提高5.3%和0.5%。灌水显著影响了夏玉米的收获穗数、穗粒数和百粒质量。2 a的苗期灌水处理(T1和T2)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的收获穗数(P<0.05),拔节期和灌浆期灌水处理(T3)的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均显著大于只灌拔节水(T4)和只灌灌浆水(T5)的处理(P<0.05),但收获穗数差异不显著。在节水灌溉的条件下,黄淮海平原夏玉米主产区要实现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灌拔节水和灌浆水是最基本的灌水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灌水与施氮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J].
刘卫星 ;
王晨阳 ;
冯伟 ;
李秋霞 ;
马耕 ;
马冬云 ;
谢迎新 ;
卢红芳 .
玉米科学, 2014, (05) :120-126
[2]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赵亚丽 ;
薛志伟 ;
郭海斌 ;
穆心愿 ;
李潮海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17) :3359-3371
[3]   不同覆盖及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孔维萍 ;
成自勇 ;
张芮 ;
梁仲锷 ;
周宏 .
灌溉排水学报, 2014, 33(Z1) (Z1) :103-106
[4]   秸秆覆盖和土壤水分互作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J].
王同朝 ;
李小艳 ;
李仟 ;
王和洲 ;
高国华 ;
关小康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03) :280-287
[5]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夏玉米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邱新强 ;
路振广 ;
张玉顺 ;
孟春红 ;
刘祖贵 ;
刘战东 ;
肖俊夫 .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 (27) :68-75
[6]   苗期与拔节期淹涝抑制夏玉米生长发育、降低产量 [J].
刘祖贵 ;
刘战东 ;
肖俊夫 ;
南纪琴 ;
巩文军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05) :44-52
[7]   玉米涝渍胁迫的水分产量关系试验研究 [J].
王矿 ;
薛亚峰 ;
王友贞 ;
汤广民 ;
胡铁松 ;
袁宏伟 .
灌溉排水学报, 2012, 31 (06) :67-70
[8]   施氮与灌水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J].
谢英荷 ;
栗丽 ;
洪坚平 ;
王宏庭 ;
张璐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6) :1354-1361
[9]   玉米灌浆期渍水对产量及氮磷淋失量的影响 [J].
周新国 ;
韩会玲 ;
李彩霞 ;
郭树龙 ;
郭冬冬 ;
陈金平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4) :99-103
[10]   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陈静静 ;
张富仓 ;
周罕觅 ;
赵永刚 ;
魏新光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1) :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