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作棉田土壤剖面钾含量变化特征及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

被引:23
作者
韩春丽 [1 ]
刘梅 [2 ]
张旺锋 [1 ]
刘娟 [1 ]
干秀霞 [1 ]
郝全胜 [3 ]
机构
[1]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团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团
关键词
棉花; 长期连作; 耕作方式; 土壤; 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研究新疆绿洲农田棉花长期连作下土壤钾的消耗特征,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连作棉田土壤剖面钾含量分布的影响,为绿洲棉田土地利用、管理和棉花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南疆宜棉区分别选择初垦1年和连续植棉5年、15年、20年、30年的连作棉田以及连作30年后采用深翻(60cm)和水稻轮作措施的棉田,研究0—100cm土壤剖面全钾和速效钾的变化特征。【结果】连作棉田土壤剖面全钾和速效钾自上而下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40—50cm土层最低;连作年限不同的棉田土壤剖面不同深度土层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发生明显分异。随连作年限的延长,上部0—20cm耕作层含量先升后降,中部20—70cm持续下降,下部70—100cm有升高趋势。对长期连作棉田进行深翻,土壤剖面0—60cm各土层全钾含量趋于平均化,中部土层速效钾的释放增强,棉花全生育期可维持较高的水平。采取棉花与水稻轮作,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自剖面上部至底部沉积的趋势明显,淋溶损失增强,下茬棉花全生育期0—40cm速效钾含量偏低。【结论】棉花对土壤钾的消耗较多,每年通过籽棉收获从棉田迁出的钾每公顷可达63kg左右;棉花长期连作对砂性土壤剖面中部钾消耗严重,以40—50cm耗竭最重;深翻可打破连作条件下钾含量在土壤剖面的分布状态,显著提高剖面中部钾含量,并能促进速效钾的释放;稻棉轮作加速了钾的淋溶损失,导致后作棉花生育期间土壤钾含量普遍偏低,因此在砂性土壤上进行稻棉轮作应加强后茬棉花钾肥的补充。
引用
收藏
页码:2913 / 29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不同利用方式和开垦年限下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养分变化研究 [J].
刘晓利 ;
何园球 .
土壤, 2009, 41 (01) :84-89
[2]   新疆绿洲棉花长期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刘建国 ;
张伟 ;
李彦斌 ;
孙艳艳 ;
卞新民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02) :725-733
[3]   深翻耕作对重茬棉田的增产效果研究 [J].
王兆斌 .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02) :139+141-139
[4]   实施水旱轮作 克服连作障碍——对江苏沿海棉作方式转变的分析 [J].
王景宏 ;
陈建平 .
中国棉花, 2008, 35 (12) :36-37
[5]   棉花连作对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J].
范君华 ;
龚明福 ;
刘明 ;
孙红专 ;
张利莉 .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8, (03) :72-76
[6]   打破传统土壤耕作方式 促使棉花生产再上新台阶 [J].
任志雄 .
中国棉花, 2008, (07) :42-43
[7]   长期连作和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J].
刘建国 ;
卞新民 ;
李彦斌 ;
张伟 ;
李崧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5) :1027-1032
[8]   新疆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 [J].
张丹 ;
罗格平 ;
许文强 ;
朱磊 .
干旱区地理, 2008, (02) :254-263
[9]   水旱轮作系统作物养分管理策略 [J].
范明生 ;
江荣风 ;
张福锁 ;
吕世华 ;
刘学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2) :424-432
[10]   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田土壤养分淋溶规律的原位研究 [J].
李宗新 ;
董树亭 ;
王空军 ;
刘鹏 ;
张吉旺 ;
王庆成 ;
刘春晓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1) :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