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作物气候生产力研究

被引:14
作者
霍治国
张养才
李全胜
机构
[1] 气象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气候生产力; 坡向; 气候生产潜力; 作物气候; 春玉米; 早玉米; 丘陵山区; 冬小麦; 冬麦; 亚热带; 副热带; 自然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1983年4月—1986年3月三年山区梯度观测资料,综合考虑山区光、热、水农业气候资源匹配关系,建立不同山区、坡向、高度的作物气候生产力估算模式。模式中对山区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进行了修正。运用模式估算了不同山区、坡向、高度的水稻、玉米、冬小麦气候生产力。计算结果: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单、双季稻、夏玉米气候生产力一般南坡大于北坡,西坡大于东坡;春玉米、冬小麦一般北坡大于南坡,东坡大于西坡。双季晚稻气候生产力大于双季早稻,夏玉米大于春玉米(神农架山区除外)。应该指出,目前高产典型水稻产量可达其气候生产力的60%以上,玉米和冬小麦仅达到30—50%左右,表明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可开发潜力很大。本文为合理开发山区气候资源、调整农业布局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定量的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00 / 31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我国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分区 [J].
侯光良 ;
刘允芬 .
自然资源, 1985, (03) :52-59
[2]   我国小麦气候生产力的地理分布 [J].
龙斯玉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 (03) :579-587
[3]   光热资源和农作物的光热生产潜力——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 [J].
于沪宁 ;
赵丰收 .
气象学报, 1982, (03) :327-334
[4]   我国不同地区的作物光合生产力估算 [J].
李继由 .
农业气象, 1980, (04) :10-13+23
[5]   我国光温资源与气候生产潜力 [J].
邓根云 ;
冯雪华 .
自然资源, 1980, (04) :11-16
[6]   我国水稻生产光温潜力的探讨 [J].
卢其尧 .
农业气象, 1980, (01) :1-12
[7]   农田蒸散和土壤水分变化的计算方法 [J].
陶祖文 ;
裴步祥 .
气象学报, 1979, (04) :79-87
[8]   我国的生理辐射分布及其生产潜力 [J].
龙斯玉 .
气象科技资料, 1976, (S1) :49-56
[9]   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 [J].
竺可桢 .
科学通报, 1964, (03) :189-199
[10]  
小气候和农田小气候[M]. 农业出版社 , 翁笃鸣等编,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