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患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观察
被引:12
作者:
林季建
谢欣
杜新华
杨亚波
姚克
机构: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杭州,,杭州,,杭州,,杭州,,杭州,
来源: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
玻璃体脱离;
视网膜脱离;
近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79.63 [视网膜光凝术及激光在眼外科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212 ;
摘要:
目的 观察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情况。方法 对 995例 (1981只眼 )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 ,于LASIK术前 1d ,术后 1、3及 12个月进行扩瞳 ,以间接检眼镜、三面镜及Volk视网膜镜等详细检查玻璃体和视网膜改变 ,术后 1年进行不定期复查。结果 发生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 13例 (16只眼 ) ,占 0 81% ;术前屈光度数为 (- 9 4 5± 2 6 1)D。其中表现为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或原病变区扩大者 6只眼 ,占 0 30 % ;单纯玻璃体后脱离 2只眼 ,占 0 10 % ;黄斑出血 2只眼 ,占 0 10 % ;视网膜干孔2只眼 ,占 0 10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4只眼 ,占 0 2 0 %。患者出现病变距LASIK术后 1~ 2 4个月不等 ,平均 (10 38± 6 2 0 )个月。患者术前屈光度数≥ - 6 0 0D者与 <- 6 0 0D者比较 ,两组术后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6 0 78,P <0 0 1) ;术前有或无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及干孔病灶患者间 ,术后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及干孔病灶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138 6 4 ,P <0 0 1)。结论 与近视性屈光不正眼部病理改变的发展规律比较 ,尚无证据说明LASIK与术后患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直接关系 ,术前详细检查眼底、严格病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0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