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锋演变与低涡发展的联系

被引:18
作者
陈丽芳
高坤
徐亚梅
机构
[1]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杭州,浙江杭州,浙江杭州
关键词
梅雨锋; 西南低涡; 锋生; 四维同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MM5高分辨率模式,对1999年6月26日至7月1日出现在江淮流域的两次低涡暴雨过程,进行全程四维同化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梅雨锋与低涡关系密切.锋面在750hPa左右强度最大;锋面最强位置与低涡最强位置在纬向上是接近一致的,即锋面最强位置在低涡发展最强位置的北或东北方;锋生比低涡加强早15h左右;锋生存在自西向东的传播,低涡加强发展时锋生东传明显;低涡移过前,锋面北抬,坡度增大;移过后,锋面南压,坡度减小;移过时,锋面基本不动,近乎垂直.低涡发展最强的地区锋面的南北摆动比低涡发展弱的地区幅度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青藏高压东侧偏北大风对梅雨暴雨影响的合成分析 [J].
翟国庆 ;
高坤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1, (03) :337-343
[2]   1998年和1999年长江流域汛期降水及其季风流管特征 [J].
吴有训 ;
王周青 ;
李敬义 ;
刘勇 ;
胡文运 .
气象, 2000, (09) :47-51
[3]   1991年梅雨锋暴雨与锋生环流的诊断分析 [J].
励申申 ;
寿绍文 ;
潘宁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6, (03) :102-107
[4]   梅雨锋的维持与其上扰动的发展特征 [J].
孙淑清,杜长萱 .
应用气象学报, 1996, (02) :153-159
[5]  
中尺度大气动力学引论[M]. 气象出版社 , 张玉玲编著, 1999
[6]  
中国之暴雨[M].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 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