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药调控干细胞旁分泌效应修复损伤脑组织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20
|
作者
张宝霞 [1 ]
张金生 [2 ]
杜梅梅 [2 ]
汪萍 [3 ]
机构
[1]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3] 河南省肿瘤医院
关键词
活血化瘀; 干细胞旁分泌效应; 脑梗死; 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药对干细胞旁分泌效应修复损伤脑组织的影响。方法:参照改良Zea-Longa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随机分为模型组,活血化瘀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再随机按1、3、7、14、28d时点分为亚组,每亚组实验结束时仍有8只存活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梗死边沿区CD105+-BMSC、PLGF、HIF-lα、Caspase-3、PARP表达情况;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梗死边沿区病理变化。电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MCAO梗死边沿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各个时间点活血化瘀高、中剂量组Ang-1、HIF-1α表达均高于活血化瘀低剂量组,且Ang-1、HIF-1α表达与CD105+-BMSC的表达相吻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活血化瘀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边缘区Caspase-3、PARP阳性细胞在1d达到高峰,其后Caspase-3、PARP阳性细胞数逐渐降低。活血化瘀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时间点表达均降低。病理和超微结构显示活血化瘀高、中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的减轻MCAO大鼠脑组织的损害。结论:活血化瘀药通过影响干细胞的旁分泌效应,抑制脑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半暗区神经细胞的修复和血管再生达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88 / 29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后肢缺血机理的初步研究
    杨盛家
    陈兵
    佟铸
    张淑文
    史小林
    许晴
    张斌
    张建
    [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3, 20 (06) : 608 - 614
  • [2] 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大鼠急性脑梗死Bcl-2及Caspase-3的影响[J]. 张臻年,李继英,赵杨,王敬卿,黄迟,范刚启.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05)
  • [3] 脑出血PAR-1、HIF-1α与细胞凋亡关系及中药三七的影响
    张德绸
    白雪
    李小林
    [J]. 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 (04) : 871 - 873
  • [4] 新型PARP抑制剂veliparib
    徐春秀
    石玉
    张师愚
    刘日
    李靖
    周祥
    邹美香
    李祎亮
    [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3, 28 (01) : 69 - 73
  • [5]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效应激活心脏干细胞迁移(英文)
    计流
    徐夏
    王家镜
    张世强
    刘书林
    李茜
    唐俊明
    王家宁
    杨建业
    张蕾
    郑飞
    孔霞
    郭凌郧
    黄永章
    陈世友
    [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2, 31 (04) : 277 - 284
  • [6] 关于活血化瘀生新层面之“生新脉”调控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刘振伟
    白娟
    张金生
    [J]. 中医研究, 2012, 25 (05) : 66 - 69
  • [7] 大鼠脑干损伤GAP-43、NOS3、HIF-1α的表达及其表达时相的相关性研究
    税林
    王霞
    金茂强
    [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5 (04) : 457 - 461
  • [8] 干细胞旁分泌效应在ALI/ARDS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朱峰
    文辉才
    郭光华
    [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2, 28 (04) : 755 - 759
  • [9] 活血化瘀“生新层面”之“化旧生新”法干预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张宝霞
    白娟
    赵珍珍
    张金生
    [J]. 中医学报, 2012, (04) : 441 - 443
  • [10] MG-132对缺氧、血清饥饿诱导的MSCs凋亡和旁分泌的影响[J]. 李宗伟,付荣,赵亚蕊,赵超,李卓玉.生理学报.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