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牙形刺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11
作者
秦国荣
赵汝璇
季强
机构
[1] 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
关键词
孟公坳组; 上段; 地层; 帽子峰组; 牙形刺; 早石炭世; 晚泥盆世; 泥盆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首次报道了粤北地区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的牙形刺,并从牙形刺生物地层出发,对该区帽子峰组及其相邻地层的地质时代进行了讨论。本文还根据粤北地区的实际材料探讨了泥盆-石炭系界线问题,提出两种解决我国(特别是粤北地区)浅水相泥盆-石炭系界线问题的方案:(1)以牙形刺Siphonodella (Eosiphonodella) simplex的首次出现作为泥盆-石炭系界线标志;(2)以珊瑚Cystophrentis的绝灭作为此界线的识别标志。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71+120 +120-12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从牙形类研究看中国浅水相泥盆系与石炭系分界 [J].
季强 .
地质学报, 1987, (01) :10-20+101
[2]   牙形类Siphonodella puaesulcata带和S.sulcata带在我国的发现及其意义 [J].
季强 ;
侯鸿飞 ;
吴祥和 ;
熊剑飞 .
地质学报, 1984, (02) :106-113+179
[3]   华南地区邵东组的珊瑚化石及其地质时代 [J].
吴望始 ;
赵嘉明 ;
姜水根 .
古生物学报, 1981, (01) :1-14+95
[4]   中国南部泥盆石炭系分界问题的探讨 [J].
乐森璕 ;
侯鸿飞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962, (03) :27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