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元古代本洞花岗闪长岩体中发现左旋-正滑型韧性剪切带

被引:11
作者
张桂林
梁金城
刘之葵
冯佐海
陈懋弘
韩喜彬
机构
[1]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2]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广西桂林
[3] 广西桂林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本洞; 广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51 [构造形迹力学性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桂北元古代本洞花岗闪长岩体中首次发现了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总体走向为近南北向,糜棱岩面理倾向为240°~280°,倾角为40°~63°;代表剪切运动方向的拉伸线理产状为216°~226°∠39°~46°.韧性剪切带运动学性质为左旋-正滑剪切,滑动方向为由北东向南西方向.韧性剪切带中发育典型的花岗质糜棱岩类,并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从剪切带中心往两侧依次发育千糜岩、糜棱岩、初糜岩.本洞岩体中韧性剪切带和糜棱岩的发现揭示了叠加在元古代本洞岩体之上的一次重要构造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越城岭花岗岩体西侧滑脱型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形成的构造体制 [J].
张桂林 ;
梁金城 ;
冯佐海 ;
黄志强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2, (02) :131-137
[2]   广西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J].
李献华 .
地球化学, 1999, (01) :1-9
[3]   华南晋宁期造山运动──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制约 [J].
李献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S1) :184-194
[4]   华南前寒武纪花岗岩类的构造演化、成因类型及与成矿的关系 [J].
刘家远 .
安徽地质, 1994, (Z1) :39-48
[5]   华南前寒武纪幔源花岗岩类的基本特征 [J].
王德滋 ;
周新民 ;
孙幼祥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82, (04) :1-8
[6]   广西晚元古代本洞岩体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J].
伍实 .
地球化学, 1979, (03) :187-194
[7]  
桂北地区火成岩系列和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研究[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毛景文等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