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盆地构造演化及含油气性分析

被引:55
作者
周进高
赵宗举
邓红婴
机构
[1] 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生储盖组合; 含油气性分析; 合肥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本文对合肥盆地侏罗系之下前中生代海相构造层的归属进行了总结,将其划分为北淮阳型、华北板块型及其大陆边缘过渡型3种类型,探讨了该盆地的构造演化,认为该盆地曾经历了裂谷-被动大陆边缘(Pt3—O2)、弧后盆地(O3—D2)、(弧后)前陆盆地(D3—T1)、再生前陆盆地(J—K1)及后继盆地(K2—E)等盆地发育阶段,并探讨了该盆地的生储盖组合及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与构造的基本关系,认为印支期不整合面(侏罗系底)下伏的古生界风化淋滤带和中、下侏罗统是最具意义的油气勘探目的层。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基本结构 [J].
董树文 ;
孙先如 ;
张勇 ;
黄德志 ;
王刚 ;
戴世坤 ;
于邦存 .
科学通报 , 1993, (06) :542-545
[2]   华北石炭纪海侵活动规律 [J].
范国清 .
中国区域地质, 1991, (04) :349-355+372
[3]  
华北断块区南部前寒武纪地质演化.[M].孙枢等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