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19
作者
陈光舟 [1 ,2 ]
张晓红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淮河流域气象中心
关键词
泰森多边形法; 算术平均法; 面雨量;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9.24.031
中图分类号
P333.1 [水量平衡];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利用2007年7月淮河流域常规站、自动雨量站和自动气象站逐日降雨资料,选取不同的方法,计算淮河流域15个子单元的面雨量实况,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泰森多边形法和算术平均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同时,将自动气象站、自动雨量站以及常规站点进行合成,用合成后的站点雨量计算的面雨量与常规站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站点密度及站点分布对流域面雨量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雨量资料的计算结果存在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11637 / 1164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GRAPES模式在淮河流域面雨量预报中的应用 [J].
朱红芳 ;
王东勇 ;
朱鹏飞 ;
周昆 .
气象, 2007, (03) :76-82
[2]   2003年淮河流域大水期间体积降水量的研究 [J].
姚学祥 ;
徐晶 .
气象学报, 2004, (06) :803-813
[3]   山西省主要河流流域面雨量预报业务流程 [J].
苗爱梅 ;
郭玉玺 ;
武捷 ;
贾利冬 ;
骆丽楠 ;
刘秀春 .
气象, 2004, (09) :24-27
[4]   几种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的比较 [J].
方慈安 ;
潘志祥 ;
叶成志 ;
李耨周 .
气象, 2003, (07) :23-26+42
[5]   七大江河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及应用 [J].
徐晶 ;
林建 ;
姚学祥 ;
毕宝贵 ;
吴昊 .
气象, 2001, (11) :13-16+51
[6]   清江和长江上游干支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J].
秦承平 ;
居志刚 .
湖北气象, 1999, (04)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