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古地磁资料探讨华北和华南块体运动及其对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影响

被引:79
作者
吴汉宁
常承法
刘椿
钟大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西北大学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华北和华南块体; 秦岭; 造山带; 古地磁极移曲线; 古纬度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国内外近年来古地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取了部分数据,经统计分析计算,得到华南和华北块体的古生代至中生代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变化曲线,由此导出两块体的运动形式和北向运动速度分量,估算了两块体间的南北向距离,即秦岭海域的宽度,指出两块体拼合的时限,并根据华北、华南块体的相对位置改变,探讨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对秦岭研究中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1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云南晋宁梅树村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的磁性地层学研究[J]. 刘椿,梁其中,李燕平.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8(03)
[2]   东秦岭蛇绿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J].
孙勇 .
科学通报 , 1987, (21) :1654-1655
[3]   东秦岭造山带的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 [J].
许志琴 ;
卢一伦 ;
汤耀庆 ;
M.Mattauer ;
Ph.Matte ;
J.Malavieille ;
P.Tapponnier ;
H.Maluski .
地质学报, 1986, (03) :237-247
[4]   华南和华北断块的地极移动曲线 [J].
林金录 .
地震地质, 1985, (01) :81-83
[5]   欧拉角在古地磁学的应用 [J].
朱日祥 .
科学通报, 1984, (22) :1409-1409
[6]   从活动论观点论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J].
王鸿祯 .
地球科学, 1981, (01) :42-66
[7]   西秦岭“混杂堆积”及构造发展史 [J].
冯益民 ;
朱宝清 .
地质学报, 1980, (01) :34-43+87
[8]   试论地槽褶皱带的多旋迴发展 [J].
黄汲清 .
中国科学, 1979, (04) :384-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