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被引:340
作者
张友国 [1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碳排放强度; 投入产出结构分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120.3 [经济发展道路、模式];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20201 ;
摘要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1987年至2007年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GDP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期内,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使中国的GDP碳排放强度下降了66.02%。其中,生产部门能源强度、需求直接能源消费率的持续下降和能源结构的变化分别使碳排放强度下降了90.65%、13.04%和1.16%,但是需求衡量的分配结构、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内结构、制造业内结构变化以及进口率和中间投入结构的变化却分别导致碳排放强度上升了4.61%、2.50%、1.02%、3.85%、2.89%和27.63%。此外,本文还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对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些重要政策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3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贸易增长的能源环境代价 [J].
张友国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1) :16-30
[2]   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 [J].
陈迎 ;
潘家华 ;
谢来辉 .
经济研究, 2008, (07) :11-25
[3]   北京奥运会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影响——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J].
张亚雄 ;
赵坤 .
经济研究, 2008, (03) :4-15
[4]   反倾销措施对产业的关联影响——反倾销税价格效应的投入产出分析 [J].
朱钟棣 ;
鲍晓华 .
经济研究, 2004, (01) :83-92
[5]   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J].
沈利生 ;
吴振宇 .
经济研究, 2003, (11) :33-41+70
[6]   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J].
王玉潜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08) :151-154
[7]  
中国经济发展部门分析[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李强, 1998
[8]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sources of decarboniz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1992–2006[J] . Youguo Zhang.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9 (8)
[9]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physical flows in the economy [J].
Hoekstra, R ;
van den Bergh, JCJM .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 2002, 23 (03) :357-378
[10]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es with Dependent Determinants[J] . Erik Dietzenbacher,Bart Los.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 20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