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及其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彭文玉
孙英隽
机构
[1]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 货币供应; 信托贷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2 [货币管理和流通];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1201 ;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的实际新增货币供应总量总是远远突破中央银行制定的信贷规模上限,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可谓"功不可没"。同时,影子银行体系的存在也给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巨大挑战。首先从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中西方影子银行体系的两种不同的信用创造机制,然后运用协整分析法以信托贷款量为例分析了其对我国不同货币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货币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影子银行、货币政策传导与金融风险防控 [J].
王海全 ;
郭斯华 .
金融与经济, 2012, (12) :61-64
[2]   影子银行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 [J].
骆振心 ;
冯科 .
武汉金融, 2012, (04) :19-22
[3]   银信合作、货币供应与货币政策 [J].
段胜辉 .
上海金融 , 2012, (03) :51-56+117
[4]   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J].
黄隽 .
经济纵横, 2011, (10) :68-72
[5]   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 [J].
周莉萍 .
金融评论, 2011, 3 (04) :37-53+124
[6]   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 [J].
周小川 .
金融研究, 2011, (01) :1-14
[7]   The future of monetary aggregates in monetary policy analysis [J].
Nelson, E .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03, 50 (05) :1029-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