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7段为例

被引:48
作者
钟大康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微观特征; 形成机理; 储层; 致密油;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延长组)6段和长7段富含大量致密油,但由于对其微观特征与成因缺乏深入了解,阻碍了该区致密油的有效开采。为此,根据岩石孔隙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对研究区长6段和长7段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油储层形成于三角洲前缘远端远砂坝-席状砂及半深湖-深湖重力流沉积环境,岩石粒度细(主要为极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杂基含量高(8%10%),几种储集岩的孔隙均极不发育,面孔率低,平均1.8%,孔径小(平均30μm),喉道细(平均0.08μm),平均孔隙度9%,渗透率基本上都低于0.3×10-3μm2,物性差。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杂基微孔、长石及岩屑溶孔、胶结物晶间微孔。不同岩石类型其微观特征存在差异。沉积环境决定了其粒度细、粘土杂基高,细粒高粘土杂基岩石抗压性差,强烈的压实作用导致大量的原生孔隙损失,孔喉变得更加细小;孔喉细小的岩石由于孔隙中各种流体离子的半渗透膜效应引起强烈的碳酸盐和粘土矿物胶结,尤其是伊利石搭桥状和丝网状胶结,使岩石孔隙度渗透率进一步变差,后期酸性流体也难以进入发生溶蚀作用;云母与水云母杂基及碳酸盐胶结物对石英的强烈交代导致岩石抗压性变差以及固体体积增加,最终导致岩石的致密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储层为例 [J].
时建超 ;
屈雪峰 ;
雷启鸿 ;
傅波 ;
何右安 ;
赵国玺 ;
成良丙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 27 (05) :827-834+850
[2]   鄂尔多斯盆地代家坪地区延长组8段低孔渗砂岩成岩作用及成岩相 [J].
周翔 ;
何生 ;
陈召佑 ;
王芙蓉 ;
周思宾 ;
刘萍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 37 (02) :155-164
[3]   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上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气源 [J].
陈敬轶 ;
贾会冲 ;
李永杰 ;
安川 ;
李巍 ;
刘四洪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 37 (02) :205-209
[4]   鄂尔多斯盆地代家坪地区长6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评价 [J].
周翔 ;
何生 ;
刘萍 ;
俱云娟 .
地学前缘, 2016, 23 (03) :253-265
[5]   致密储层脆性特征及对天然裂缝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致密储层为例 [J].
赵向原 ;
曾联波 ;
祖克威 ;
胡向阳 ;
焦军 ;
朱利锋 ;
史今雄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 37 (01) :62-71
[6]   致密碎屑岩储层“甜点”形成及保持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 [J].
刘春燕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 (06) :873-879
[7]   致密油储层特点与压裂液伤害的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例 [J].
王明磊 ;
张遂安 ;
关辉 ;
刘玉婷 ;
管保山 ;
张福东 ;
崔伟香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 (05) :848-854
[8]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定量分析 [J].
王明磊 ;
刘玉婷 ;
张福东 ;
李君 ;
杨慎 ;
邵丽艳 .
矿物学报, 2015, 35 (03) :318-322
[9]   不同类型低渗透储层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及其差异性成因——以陕北斜坡中部S地区中生界为例 [J].
张凤奇 ;
武富礼 ;
蒙晓灵 ;
高兴军 ;
张海 ;
李程善 ;
王宝萍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 (04) :555-562
[10]   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与富集规律 [J].
邵晓岩 ;
田景春 ;
樊勇杰 ;
李凤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 (02) :20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