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被引:12
作者
刘茹 [1 ]
张晶晶 [2 ]
雷蕾 [2 ]
机构
[1] 德阳市规划和建设局路灯管理处
[2]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岷江上游; 生态脆弱度; 模糊综合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岷江上游是四川省乃至我国西南的重要生态屏障,但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该区域已成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选取了反映该地区生态脆弱性的14个代表性指标,根据四川省和全国的对比结果拟定了相应的分级和评价标准,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生态脆弱度进行了评价,得出了该区域处于高度脆弱状态的结果,加强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的整治势在必行。
引用
收藏
页码:500 / 501+533 +53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岷江上游干温河谷成因及生态恢复初探 [J].
吴勇 ;
苏智先 ;
方精云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276-281
[2]   模糊综合评价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潘峰 ;
付强 ;
梁川 .
环境工程, 2002, (02) :58-61+5
[3]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解译分析 [J].
谢强 .
四川环境, 2002, (01) :51-53
[4]   脆弱生态区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J].
冉圣宏 ;
金建君 ;
薛纪渝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1) :117-122
[5]  
城市环境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 徐福留,周家贵,李本纲,曹军,陶澍.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1(02)
[6]  
城市环境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 徐福留,周家贵,李本纲,曹军,陶澍.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1 (02)
[7]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 [J].
包维楷 ;
王春明 .
山地学报, 2000, (01) :57-62
[8]   模糊综合评判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刘康兰 ;
袁浩 .
环境工程, 2000, (01) :55-56+36
[9]   中国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J].
冷疏影 ;
刘燕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9, (02) :42-47
[10]   退化生态系统的诊断特征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J].
章家恩 ;
徐琪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02) :21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