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及构造演化

被引:166
作者
赵越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构造幕; 陆相环境; 大陆内部; 造山幕; 构造演化; 造山运动; 造山作用; 地壳运动; 盆地; 地质构造; 早燕山期; 中生代地层; 燕山地区;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90.01.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燕山地区是东亚中生代地质构造发育的典型地区,是燕山运动的命名地。本文通过重新认识龙门组的沉积性质,并结合其它有关研究和资料,提出了大陆内部陆相环境地区造山运动时期的鉴定标志。依此确立和划分了本区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其构造期、幕。分别编制了印支期(T1—J1~1)、早燕山期(J1~2—J2~2)、中燕山期(J2~3—J3)和晚燕山期(K1—K2~1)古构造图。论述了中生代各阶段的构造演化。强调指出早燕山构造幕的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北京西山水平分层剪切流变构造初探 [J].
单文琅 ;
傅昭仁 .
地球科学, 1987, (02) :113-120
[2]   北京西山——一个早中生代拗拉谷的一部分 [J].
马文璞 ;
刘昂昂 .
地质科学, 1986, (01) :54-63
[3]   华北地区的燕山运动 [J].
聂宗笙 .
地质科学, 1985, (04) :320-333
[4]   东北地区的印支运动 [J].
李之彤 ;
赵春荆 .
地质科学, 1985, (03) :211-223
[5]   辽西热河群的时代归属问题 [J].
王东方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3, (03) :57-64
[6]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发育及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J].
王鸿祯 ;
杨森楠 ;
李思田 .
地质学报, 1983, (03) :213-223
[7]   论北京地区燕山运动 [J].
鲍亦冈 ;
谢德源 ;
陈正帮 ;
穆炳涛 .
地质学报, 1983, (02) :195-204
[8]   试论中国滨太平洋带的印支运动 [J].
崔盛芹 ;
李锦蓉 .
地质学报, 1983, (01) :51-62
[9]   中国北部上侏罗统的划分及其与白垩系的界线——着重讨论龙爪沟群、鸡西群、热河群的划分和对比 [J].
李子舜 ;
王思恩 ;
于菁珊 ;
黄怀曾 ;
郑少林 ;
于希汉 .
地质学报, 1982, (04) :347-363
[10]   论中国非海相白垩系的划分及侏罗—白垩系的分界 [J].
郝诒纯 ;
苏德英 ;
李友桂 ;
余静贤 ;
张望平 ;
李佩贤 ;
齐骅 ;
关绍曾 ;
郭福祥 .
地质学报, 1982, (03) :18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