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潮间带1995–2010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变化

被引:23
作者
蔡立哲
陈昕韡
吴辰
彭欣
曹婧
傅素晶
机构
[1]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时空变化; 生物指数; 潮间带; 深圳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1995–2010年在深圳湾潮间带5条断面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分析了群落的物种数、栖息密度、多样性指数(H')、丰度指数(d)和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M-AMBI)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物种数、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和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即距离深圳河口越近,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越少,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和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越低。空间差异还体现在越靠近深圳河口的取样断面,大个体物种,如羽须鳃沙蚕(Dendronereis pinnaticirris)和腺带刺沙蚕(Neanthes glandicincta)的栖息密度越低,而小个体、生命周期短的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和寡毛类动物栖息密度所占的比例越高,丰度生物量比较(abundance biomasscomparison,简称ABC)法证实了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推测是由于深圳市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排入深圳河的污水量增加,导致距离深圳河越近,有机质含量越高。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栖息密度、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的年和季节变化各不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702 / 70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A NEW METHOD FOR DETECTING POLLUTION EFFECTS ON MARIN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J].
WARWICK, RM .
MARINE BIOLOGY, 1986, 92 (04) :557-562
[2]   湄洲湾潮间带底栖生物多样性 [J].
黄雅琴 ;
李荣冠 ;
王建军 ;
郑成兴 ;
郑凤武 ;
林俊辉 ;
江锦祥 ;
李淑珠 .
生物多样性, 2010, 18 (02) :156-162
[3]  
Using historical data,expert judgment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 assessingreference conditions and benthic ecological status,ac-cording to the European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Muxika I,Borja A,Bald J. Marine Pollution . 2007
[4]   分类多样性在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方面的应用:以黄海底栖动物为例 [J].
曲方圆 ;
于子山 .
生物多样性, 2010, 18 (02) :150-155
[5]  
Macroinfauna communities inorganic-rich mudflat at Shenzhen and Hong Kong,China. Cai LZ,Lin JD,Li HM. Bulletin ofMarine Science . 2001
[6]  
中国湿地研究和保护. 蔡立哲,周时强,林鹏. 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Press . 1998
[7]   灵昆岛围垦区内外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 [J].
胡知渊 ;
李欢欢 ;
鲍毅新 ;
葛宝明 .
生态学报, 2008, (04) :1498-1507
[8]  
Theef-fectofexoticspeciesMytilopsissalleionecosystemofYundangLagoon,Xiamen,China. 蔡立哲,林和山,黄昆,王雯,傅素晶,周细平.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论文集 . 2010
[9]  
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现状[J]. 顾晓英,陶磊,施慧雄,楼丹,焦海峰,尤仲杰.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6)
[10]   低氧环境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J].
袁伟 ;
金显仕 ;
戴芳群 .
海洋环境科学, 2010, 29 (03) :29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