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以安西县为例

被引:48
作者
章予舒
王立新
张红旗
李香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关键词
疏勒河流域; 土地利用; 驱动力; 土地荒漠化; 灰色关联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X144 [环境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083001 ;
摘要
在西北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具有直接制约作用。本文以安西县为例,对疏勒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土地变化驱动力以及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自然因素是制约土地利用水平和结构的基本要素,而人为因素对现代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有直接关系,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增加有间接促进作用。耕地面积减少则主要与人为不合理利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有关。在林地变化中,自然条件限制着该县森林发展,人为因素对林地变化的驱动作用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草地面积减少主要是人为超载过牧和破坏的结果。此外,本文还根据数据分析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导致当地土地荒漠化的最大驱动力进行判别。结果表明:引起该区荒漠化的最主要因素是超载过牧,其次是人口压力和农业开垦,区域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驱动作用要小于人为因素的驱动作用。分析指出,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管理,人为力量将成为优化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提出了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调整的原则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与评价 [J].
陈百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3) :204-215
[2]   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 [J].
李秀彬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3) :195-203
[3]   我国半干旱地区现代沙漠化驱动因素的定量辩识 [J].
董玉祥 .
中国沙漠, 2001, (04) :97-102
[4]   疏勒河中、下游盆地景观环境变化分析 [J].
刘少玉 .
地球学报, 2001, (04) :355-359
[5]   疏勒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与沙漠化 [J].
丁宏伟 ;
赵成 ;
黄晓辉 ;
不详 .
干旱区研究 , 2001, (02) :5-10
[6]   人口增长对荒漠化的驱动作用 [J].
慈龙骏 ;
刘玉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0, (01) :28-33
[7]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开垦对荒漠化的影响——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 [J].
张宏 ;
孙保平 .
资源科学, 1999, (05) :73-77
[8]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 [J].
王秀兰 ;
包玉海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1) :83-89
[9]   荒漠化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 [J].
慈龙骏 ;
卢琦 ;
杨有林 .
世界林业研究, 1997, (01) :9-15
[10]  
甘肃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甘肃年鉴编委会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