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沙丘土壤含水量特点——兼论老固定沙地上油蒿衰退原因

被引:109
作者
郭柯
董学军
刘志茂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内蒙古伊克昭盟林沙所!东胜
关键词
流动沙地; 固定沙地; 土壤含水量; 土壤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土壤表面干沙层在冬春少雨季节较厚 ,流动沙地的又明显地大于固定沙地的。流动沙地地表干沙层以下的土壤含水量一般大于同深度固定沙地的 ,特别是在根系密集分布的土层。冬季或早春土壤含水量比较低 ,雨季的明显较高 ,雨季结束后 ,土层中的水分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向深层运动 ,导致根系层土壤含水量下降。在植物生长季 ,缺少降雨时 ,固定沙地的土壤含水量会因植物的蒸腾消耗而变得很低 (1%~ 2 % ) ,而流动沙地的不受或受此影响很小。对土层持水能力的分析表明 ,土壤结构影响降水的有效性。固定沙地相对粘重的表土层影响降雨对灌木根系层土壤水分的补充。大于 1mm的降雨对流动沙地土壤水分的补给就有效果 ,但小于 5 mm的降雨基本上会被固定沙地的表土层吸收 ,对根系层土壤水分的补给效果不大。一般的小雨就有利于根系分布较浅的草本植物的生长 ,而只有较大的降雨才能有效地补给灌木根系层的土壤水分。然而 ,在固定沙地大暴雨还会因发生地表径流而降低其补给土壤水分的有效性。由此可知 ,固定沙地土壤结构对根系分布较深的灌木和半灌木的生长不利 ,而有利于其庇护下的草本植物的生长 ,并促使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在封闭的条件下向气候顶极的本氏针茅草原的演替。
引用
收藏
页码:275 / 27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油蒿群落不同演替阶段某些群落特征的研究 [J].
王庆锁 ;
董学军 ;
陈旭东 ;
杨宝珍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7, (06) :44-51
[2]   油蒿植物群落与固沙造林关系的研究 兼论用该群落在沙坡头建立人工植被的可能性 [J].
丘明新 .
西北植物研究, 1984, (01) :29-39+80
[3]   油蒿群落更新的研究 [J].
张强 .
生态学杂志, 1983, (02)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