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城市间一次污染跨界影响

被引:58
作者
程真
陈长虹
黄成
黄海英
李莉
王红丽
机构
[1]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大气污染跨界输送; 城市间相互影响; CALPUFF模型;
D O I
10.13671/j.hjkxxb.2011.04.013
中图分类号
X511 [气相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高强度的能源消耗致使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为了定量弄清城市之间一次污染传输情况,以长三角15个城市的污染排放清单、MM5气象场为基础,利用CALPUFF空气质量模型,模拟测算了长三角区域内城市间一次污染跨界输送影响.结果显示,环太湖地区的上海、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由于自身排放强度大而成为长三角一次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在以西北风为主的1月,浙北的嘉兴、湖州、杭州和绍兴等城市易受该地区污染南下传输影响;而在以偏南风为主的7月,该地区的污染物又会北上影响苏中的扬州、泰州和南通等城市.各城市一次污染来源分担结果显示,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SO2、NOx和PM10的本地贡献率分别在61%、80%和76%以上;在1月,受外来影响较大的城市有舟山、镇江、嘉兴和绍兴,外来影响的总比例SO2、NOx和PM10分别在56%、40%和44%以上;在7月,舟山、南通、扬州、泰州和湖州受外来一次污染较大,SO2、NOx和PM10外来影响的总比例分别为66%、46%和53%以上.综合上述结果,目前长三角城市间一次污染跨界传输已十分显著,这也为区域二次污染的形成与加重提供了条件,区域尺度的大气污染协同控制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引用
收藏
页码:686 / 69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O3和PM10的区域污染特征模拟[J]. 李莉,陈长虹,黄成,黄海英,李作攀,Joshua S. Fu,Carey J. Jang,David G. Streets.环境科学. 2008(01)
[2]   上海市中心城区低空大气臭氧污染特征和变化状况 [J].
张爱东 ;
王晓燕 ;
修光利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06) :21-26
[3]   深圳冬、夏季大气细粒子及其二次组分的污染特征 [J].
牛彧文 ;
何凌燕 ;
胡敏 ;
张静 ;
赵云良 .
中国科学(B辑化学), 2006, (02) :173-180
[4]  
北京市能源相关大气污染源的贡献率和调控对策分析[J]. 郝吉明,王丽涛,李林,胡京南,余学春.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5]   珠江三角洲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 [J].
王淑兰 ;
张远航 ;
钟流举 ;
李金龙 ;
于群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2) :133-137
[6]   中国华北区域城市间污染物输送研究 [J].
张志刚 ;
高庆先 ;
韩雪琴 ;
郑晓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1) :14-20
[7]  
Simulations of Mideast transboundary ozone transport: A source apportionment case study[J] . E. Weinroth,M. Luria,C. Emery,A. Ben-Nun,R. Bornstein,J. Kaplan,M. Peleg,Y. Mahrer.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8 (16)
[8]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balance in the new integrated European environment[J] . J.K. Kaldellis,K.J. Chalvatzis,G.C. Spyropoulo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 . 200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