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大地构造与陆缘活化

被引:35
作者
刘以宣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大陆边缘; 应力场; 洋壳; 新生代; 大洋边缘; 大洋型地壳; 地质年代; 南海北部; 盆地; 海盆; 洋盆; 断褶带; 褶皱基底;
D O I
10.16539/j.ddgzyckx.1984.03.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海地壳-上地幔类型属大陆-大洋过渡壳构造区,大地构造性质是一个新型陆缘海型地洼区 它经压性隆升(T3-K1),张性断陷(K2-E3~1)、张性断扩(E3~2-N1)、断阶陷落与逆冲断褶(N2-Q)等四个演化阶段。南海和东亚陆缘海的形成与陆缘活化作用相关,陆缘活化的演化过程经历:张性块断型陆壳地洼、张性裂谷型过渡壳地洼、张性断扩型洋壳地洼、压性逆冲型过渡壳-陆壳地洼和压性碰撞型陆壳断褶带等五个阶段。并相应地形成陆缘海型、陆缘岛弧型两大类型地洼带,该两个带是新认识的地洼区。中、新生代陆缘活化的应力场经历弱挤压期(T-J1)、强挤压期(J2-K1~1)和弱扩张期(K1~2-E1)、强扩张期和复杂应力期(E2-Q)等四个演化阶段。陆缘活化的力源主要与上地幔物质隆升扩散和下降凝聚的作用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09 / 22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从南海北部新构造运动特征试论该区地质环境稳定性 [J].
刘以宣 ;
卓家伦 .
热带海洋, 1984, (03) :55-63+96
[2]   一种新型地洼区——南海大地构造演化概述 [J].
刘以宣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84, (02) :194-200
[3]   边缘盆地在大陆生长中的作用附视频 [J].
金翔龙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3, (02) :51-57
[4]   介绍地洼学说并论西部台湾地洼区 [J].
林朝棨 ;
廖金球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83, (01) :81-89
[5]   南海海盆的地壳结构 [J].
姚伯初 ;
王光宇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3, (02) :177-186
[6]   试论南海系 [J].
梁德华 .
海洋地质研究, 1982, (04) :34-41
[7]   试谈西沙海槽的发展演化及地球物理场特征 [J].
陈圣源 ;
陈永清 .
海洋地质研究, 1982, (04) :50-62
[8]   南海北部地热流测量及其成果 [J].
钱翼鹏 .
海洋地质研究, 1982, (04) :102-107
[9]   珠江口盆地的构造演化与南海之形成 [J].
冯志强 ;
曾维军 .
地质学报, 1982, (03) :212-222
[10]   华南沿海区域断裂成矿带的初步研究 [J].
刘以宣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82, (02) :15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