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中生代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其与岩石圈减薄机制的关系初探

被引:46
作者
沈晓明
张海祥
张伯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岩石圈减薄; 中生代; 华南;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8.01.010
中图分类号
P545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变质核杂岩是岩石圈伸展减薄的典型构造形式,也是研究岩石圈减薄机制的"窗口"。在大量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时间与机制和华南变质核杂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变质核杂岩是华南中生代岩石圈伸展与减薄的重要产物,它在华南地区的广泛出现为讨论岩石圈伸展与减薄作用提供了重要约束。同位素地质年代统计表明,华南地区变质核杂岩主体形成与剥露的峰期介于140~120Ma的早白垩世,它们的出现与华南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岩浆活动及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时间非常吻合。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关于变质核杂岩和岩石圈减薄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些研究进展表明,加强对变质核杂岩等伸展构造的研究,对研究岩石圈板块演化的时间、机制、运动学,进而建立更加完善的岩石圈演化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8 条
[31]   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中伟晶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李武显 ;
周新民 ;
李献华 ;
谢国刚 ;
李均辉 .
地球科学, 2001, (05) :491-495
[32]   广东梅州早侏罗世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研究 [J].
邢光福 ;
杨祝良 ;
孙强辉 ;
沈加林 ;
陶奎元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3) :172-175
[33]   中国东南部地幔柱及其与中生代大规模成矿关系初探 [J].
谢桂青 ;
胡瑞忠 ;
赵军红 ;
蒋国豪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1, (02) :179-186
[34]   中国东部燕山期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成矿意义 [J].
张旗 ;
王焰 ;
钱青 ;
杨进辉 ;
王元龙 ;
赵太平 ;
郭光军 .
岩石学报, 2001, (02) :236-244
[35]   湘东南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小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J].
王岳军 ;
范蔚茗 ;
郭锋 ;
李旭 .
岩石学报, 2001, (01) :169-175
[36]   华南武夷山区桃溪旋卷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 [J].
张顺金 ;
黄昌旗 ;
陈泽霖 ;
陈金良 ;
曹明志 .
福建地质, 2000, (04) :188-196
[37]  
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壳幔相互作用背景[J]. 赵振华,包志伟,张伯友,熊小林.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S1)
[38]   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时限及其动力学背景的初步探讨 [J].
毛景文 ;
王志良 .
矿床地质, 2000, (04) :289-296
[39]   赣南陂头A型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J].
范春方 ;
陈培荣 .
地球化学, 2000, (04) :358-366
[40]   构造形成时限测定方法的探索 [J].
刘德良 ;
曹高社 ;
杨晓勇 ;
方国庆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4) :46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