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

被引:292
作者
侯贵廷
钱祥麟
蔡东升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渤海石油公司地质研究院北京,,北京,,天津,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中、新生代; 构造演化; 拉分盆地; 叠合盆地;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01.143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根据中生界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地层和控盆断裂分布分析 ,中生代晚期晚侏罗—早白垩世郯庐断裂带的左旋走滑平移导致郯庐断裂带以西自北向南发育了 3个北西向断堑系 ,即北部的渤海断堑系、中部的济阳断堑系和南部的鲁西南断堑系。从区域资料综合分析 ,渤海湾盆地的基本格局是早第三纪以来的新生代盆地格局。渤海湾盆地的形态、构造和沉积特征及热流值分布表明该盆地在新生代为拉分盆地。根据渤海湾盆地的各个坳陷内新生代各时期的地层分布、沉积厚度和控盆边界断裂在各时期的空间位置以及活动性质综合分析 ,恢复了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格局。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沉积分布特征表明渤海湾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叠合盆地。
引用
收藏
页码:845 / 8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渤海湾盆地形成机制研究 [J].
侯贵廷 ;
钱祥麟 ;
宋新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4) :91-97
[2]   济阳盆地中生代构造特征与油气 [J].
宗国洪 ;
施央申 ;
王秉海 ;
王捷 .
地质论评, 1998, (03) :289-294
[3]   鲁西中生代富钾火山岩及煌斑岩微量元素和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 [J].
邱检生 ;
王德滋 ;
曾家湖 .
高校地质学报, 1997, (04) :384-395
[4]   渤海地球物理场与深部潜在地幔热柱的异常构造背景 [J].
滕吉文 ;
张中杰 ;
张秉铭 ;
杨顶辉 ;
万志超 ;
张慧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4) :468-480
[5]   渤海湾盆地深部壳--幔结构和大地热流场对油气分布、富集规律控制的探讨 [J].
张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3, (06) :1-7+14
[6]   渤海及其邻区的地震层析成像 [J].
孙若昧 ;
赵燕来 ;
梅世蓉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1) :44-54+133
[7]   中国东部北西向线性构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林舸 .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0, (03) :44-53
[8]   渤海陆缘地震的力学特征和成因 [J].
张之立 ;
邓玉琼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4) :470-477
[9]   渤海地区构造展布特征与油气分布 [J].
刘星利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7, (01) :45-54
[10]   渤海地温场特点的初步研究 [J].
陈墨香 ;
黄歌山 ;
汪缉安 ;
邓孝 ;
汪集旸 .
地质科学, 1984, (04) :39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