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芍药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疗效及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1只)和模型组(51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0周后,分别从正常组和模型组随机挑选1只,取肝脏做病理切片,证实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5组:空白模型组、芍药苷高、中、低剂量组、双环醇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5mL/次,芍药苷治疗组分别以200、100、50mg·kg-1·d-1芍药苷混悬液灌胃,双环醇组以100mg·kg-1·d-1双环醇混悬液灌胃。持续4周后处死动物,测量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及肾周和附睾脂肪,分离血清,检测、计算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等指数及血清脂联素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肝细胞内脂质沉积状况,RT-PCR法评价肝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脂肪酸合成酶(FAS)和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第14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表现出内脏型肥胖,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清(APN)水平、肝组织内AMPK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同时脂质合成基因SREBP-1c和FAS的mRNA表达量显著增多。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高、中、低剂量组、双环醇组可改善胰岛素抵抗(P<0.05,P<0.01),上调血清APN水平(P<0.05,P<0.01),减轻各治疗组大鼠内脏型肥胖(P<0.05,P<0.01),提高肝组织内AMPK磷酸化水平及抑制脂质合成基因SREBP-1c和FAS的mRNA表达量。结论:芍药苷可以提高肝脏内AMPK活性,并可以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大鼠IR,减少肝脏细胞内脂质堆积,从而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和抑制肝细胞脂质合成途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