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钻孔地层剖面记录恢复古地震序列:河北夏垫断裂古地震研究

被引:118
作者
徐锡伟
计凤桔
于贵华
陈文彬
王峰
江娃利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古地震; 钻孔; 地层剖面; 地表破裂; 华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利用钻孔构造地层学和年代学资料鉴定平原区隐伏活动断裂长期活动习性的一种新的方法和应用实例。通过夏垫断裂上下盘东柳河屯 1,2号钻孔地层剖面年代学的测定和岩性的分析与对比 ,定量地恢复了距今 2 6ka以来断裂上下盘的差异沉积历史和垂直错动过程 ,建立了鉴别古地震的构造地层学标志。在此基础上 ,将断裂两侧的累积垂直位移量作为定量约束条件从新到老恢复到每一次地表破裂型地震错动前的状态 (扣除后期的同震垂直位移量 ) ,可识别出 11次地表破裂型古地震事件。指出夏垫断裂上的地表破裂型地震复发行为与古气候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气候极度寒冷的末次冰期间亚冰期和鼎盛期 (距今 19 3~ 2 6ka)共发生 6次地表破裂型古地震事件 ,这一时期是夏垫断裂地表破裂型 (古 )地震丛状群集期 ,复发间隔介于 90 0~ 190 0a ,且多数仅 90 0~ 12 0 0a。末次冰期鼎盛期晚期到冰后期 (距今 0~ 19 3ka)的地表破裂型 (古 )地震服从准周期复发模式 ,复发间隔明显地增长 ,包括公元 16 79年三河 -平谷 8级地震在内的最近 5次地表破裂型(古 )地震的复发间隔介于 370 0~ 580 0a。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黄土高原第四纪.[M].孙建中;赵景波等 著.科学出版社.1991,
[2]   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发震断层的古地震及其重复间隔 [J].
冉勇康 ;
邓起东 ;
杨晓平 ;
张晚霞 ;
李如成 ;
向宏发 .
地震地质, 1997, (03) :2-10
[3]   三河—平谷8级地震区的构造背景与大震重复性研究 [J].
向宏发 ;
方仲景 ;
徐杰 ;
李如成 ;
贾三发 ;
郝书俭 ;
王景钵 ;
张晚霞 .
地震地质, 1988, (01) :15-28
[4]   1679年三河—平谷大震的地震断裂带 [J].
孟宪梁 ;
杜春涛 ;
王瑞 ;
刘士平 .
地震, 1983, (03) :18-23
[5]   北京平原区同生断裂的某些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J].
彭一民 ;
李鼎容 ;
谢振钊 ;
王安德 ;
刘清泗 .
地震地质, 1981, (02) :57-64
[6]   北京平原区上新统一更新统的划分 [J].
李鼎容 ;
彭一民 ;
刘清泗 ;
谢振钊 ;
童有德 .
地质科学, 1979, (04) :342-349+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