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青藏高原潜热分布及其廓线特征

被引:9
作者
刘奇
傅云飞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词
微波成像仪; 潜热; 垂直廓线;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上微波成像仪(TRMM microwave image,TMI)的观测资料,首次借助卫星遥感对夏季青藏高原地区的潜热水平分布形式、潜热垂直结构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周边地区进行了比较.潜热的水平分布形式与基于NCEP/NCAR降水资料的结果基本一致,显示了TMI反演资料在高原地区的可用性.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夏季青藏高原上三个比较稳定的潜热加热中心,以及高原潜热廓线较为独特的单峰结构.特别在与周边区域的比较中发现,高原地区仅与印度次大陆潜热廓线的上层结构较为相似,而在6 km高度以上的对流层中高层,高原上整层的潜热加热均高于中国中东部大陆和西太平洋暖池地区,表现为显著的高空热源.
引用
收藏
页码:303 / 3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7月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空间型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和降水的相关研究 [J].
段安民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3, (04) :447-456
[2]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北半球环流年际变化的相关分析 [J].
刘新 ;
李伟平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2, (03) :267-277
[3]   35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J].
赵平 ;
陈隆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327-332
[4]   夏半年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对环流和降水的影响 [J].
罗会邦 ;
陈蓉 .
气象科学, 1995, (04) :94-102
[5]   青藏高原加热作用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初步模拟实验 [J].
叶笃正 ;
张捷迁 .
中国科学, 1974, (03) :3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