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下游分水后的植被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56
作者
司建华冯起张小由苏永红张艳武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北京
[5] 兰州
关键词
黑河下游; 分水; 天然植被; 地下水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黑河下游地区近年来由于河水注入量的持续减少,使得依赖河水补给的地下水相应减少,造成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面积湿地消失,天然植被全面衰败,土地盐化加剧,胡杨和沙枣林面积减少,并以老林为主.红柳灌丛也减少,并且多已成为稀疏矮化的群落.各种禾草草甸严重退化,多以演替成苦豆子群落.为了恢复和重建受损的下游生态系统,2 0 0 0年7月开始,实施了黑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工程,水流于2 0 0 2年7月17日流进黑河尾闾端的东、西居延海,使干涸10年的居延海重新受到水的滋润.作者根据近三年黑河下游分水前后地下水位和植被等项内容的监测资料,探讨了地下水位与天然植被生长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分水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地下水位普遍抬升;胡杨林得到恢复;灌木荒漠植被得到部分恢复;禾草草甸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631 / 6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输水的生态效应分析 [J].
陈亚宁 ;
张小雷 ;
祝向民 ;
李卫红 ;
张元明 ;
徐海量 ;
张宏锋 ;
陈亚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5) :475-482
[2]   塔里木河下游末端实施生态输水后植被变化与展望 [J].
杨戈 ;
郭永平 .
中国沙漠, 2004, (02) :55-60
[3]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脯氨酸累积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响应 [J].
陈亚宁 ;
陈亚鹏 ;
李卫红 ;
张宏锋 .
科学通报, 2003, (09) :958-961
[4]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后地下水的响应研究 [J].
徐海量 ;
陈亚宁 ;
李卫红 .
环境科学研究, 2003, (02) :19-22+38
[5]   黑河流域下游天然植被生态及需水研究 [J].
张丽 ;
董增川 ;
徐建新 .
灌溉排水, 2002, (04) :16-20
[6]   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与水资源的关系 [J].
钟华平 ;
刘恒 ;
王义 ;
托娅 ;
耿雷华 ;
颜志俊 .
水科学进展, 2002, (02) :223-228
[7]   额济纳旗绿洲生态环境的遥感动态监测分析 [J].
王心源 ;
郭华东 ;
王长林 ;
刘浩 .
水土保持通报, 2001, (01) :60-62
[8]   黑河流域额济纳绿洲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分析 [J].
王根绪 .
兰州大学学报, 1997, (03) :115-120
[9]   内蒙古额济纳旗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J].
张镱锂 .
干旱区研究, 1997, (03) :23-32
[10]   Responses of riparian trees to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 ground water depth in a semi-arid river basin [J].
Horton, JL ;
Kolb, TE ;
Hart, SC .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2001, 24 (03) :29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