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延长组标志层特征及形成机制附视频

被引:26
作者
庞军刚 [1 ,2 ]
李文厚 [1 ]
陈全红 [3 ]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3] 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
关键词
标志层; 层序地层; 形成机制; 延长组; 三叠系; 陕北地区; 陕西;
D O I
10.19839/j.cnki.dcxzz.2010.02.011
中图分类号
P539.2 [层序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运用传统沉积学方法及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大量的钻井、野外露头资料基础上,系统分析陕北地区延长组地层划分标志层的岩性、电性特征,表明区域性油页岩标志层形成于延长组5个3级层序的最大湖泛期,具有"凝缩段"的特征,而凝灰岩标志层为火山喷发物质。这些标志层受沉积相横向变化的影响,主要分布在深湖亚相,部分分布在浅湖亚相。在不同沉积相形成的标志层的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及平面分布均有一定的差异。地层划分对比过程中可用标志层控制、邻井对比并参考厚度原则的方法来确保划分的合理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火山物质对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 [J].
左智峰 ;
戚颖 ;
葛小瑞 ;
郭西峰 ;
杨友运 ;
赵俊兴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12-15
[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沉积环境与资源潜力研究 [J].
卢进才 ;
李玉宏 ;
魏仙样 ;
魏建设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06) :928-932
[3]   论层序地层学与含油气系统在油气勘探中的联系——以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为例 [J].
屈红军 ;
李文厚 ;
梅志超 ;
陈全红 .
地质论评, 2003, (05) :495-500
[4]   湖相深水油页岩段层序地层学属性及成油意义——以济阳坳陷为例 [J].
卓勤功 ;
宗国洪 ;
郝雪峰 ;
熊伟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01) :20-22+42
[5]   湖相油页岩的沉积环境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 [J].
刘立,王东坡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6, (03) :311-316
[6]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沉积体系与沉积演化规律[D]. 肖丽.西北大学 2008
[7]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何自新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