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会诱致劳动收入不平等吗——模型推演与分类评估

被引:206
|
作者
王林辉 [1 ]
胡晟明 [1 ]
董直庆 [1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劳动收入分配; 岗位更迭效应; 生产率效应;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20.04.005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F249.24 [劳动工资];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106 ; 020207 ; 081104 ; 0812 ; 0835 ; 1202 ; 120202 ; 1405 ;
摘要
学术界近期开始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但其收入分配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而且定量评估明显不足,尤其缺乏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据。本文基于Acemoglu and Restrepo(2018a)的人工智能技术模型,引入高技术与低技术两部门分类,推演人工智能技术的收入分配效应,结合中国2001—2016年全国及省级层面数据,分类测算其劳动收入分配的岗位更迭效应和生产率效应。结果发现:①人工智能技术在引发劳动岗位更迭的同时,非对称地改变不同技术部门生产率影响劳动收入分配,诱致高、低技术部门劳动收入差距年均扩大0.75%。②人工智能技术的岗位更迭效应倾向于在低技术部门通过自动化扩张、在高技术部门以新岗位创造方式,加剧收入不平等,而生产率效应存在门槛特征。③人工智能技术在资本和非技术密集型地区的收入分配效应更为突出,且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地区的影响不断增大。为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和收入不平等的冲击,政府应健全就业培训和失业保障制度,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政策,积极引导人工智能技术朝人机协作和收入平等方向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15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