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凹陷珠海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机理

被引:77
作者
王琪 [1 ,2 ]
郝乐伟 [1 ,2 ]
陈国俊 [1 ,2 ]
张功成 [3 ]
张瑞 [1 ,2 ]
马晓峰 [1 ,2 ]
王欢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海油研究总院
关键词
白云凹陷; 碳酸盐胶结物; 碳同位素; 溶蚀作用; 成岩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法,探讨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砂岩储层中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机理。根据不同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分、产状和赋存状态,从矿物学和成岩序列的角度区分出3期胶结物类型,即早期方解石(含少量菱铁矿)、中期的铁方解石和晚期的铁白云石。多期胶结物氧碳同位素计算的Z值表明,珠海组早期碳酸盐与干旱陆相湖泊环境有关,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直接从过饱和的碱性湖水介质中析出的产物;中期的铁方解石和晚期的铁白云石明显晚于早期方解石,在3 0003 500m深度段内,珠海组中碳酸盐胶结物的δ13C值明显向负偏移(-6.3‰-14.1‰),并与自生高岭石含量升高段和次生孔隙发育带呈很好的对应性,表明中晚期碳酸盐的碳主要来自有机酸脱羧产生的CO2。而长石类颗粒溶解提供了Ca2+离子,随着有机酸的消耗,成岩环境逐渐由酸性向碱性转变,还原性增强,孔隙流体中Fe2+和Mg2+很容易和CO2结合进入碳酸盐矿物晶格,形成中晚期含亚铁的碳酸盐胶结物,并充填在残余原生粒间孔和各类次生溶孔中,对储层物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53 / 558+565 +5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构造样式分析 [J].
王福国 ;
梅廉夫 ;
施和生 ;
于水明 ;
吴敏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 (04) :448-454
[2]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及形成机制 [J].
刘昊年 ;
邓丽丽 ;
龚业超 ;
孙伟 .
天然气技术, 2008, (05) :24-27+78
[3]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始新统—下渐新统沉积特征 [J].
米立军 ;
张功成 ;
沈怀磊 ;
刘震 ;
郭瑞 ;
钟锴 ;
田继先 .
石油学报, 2008, (01) :29-34
[4]   延长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氧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J].
王琪 ;
禚喜准 ;
陈国俊 ;
李小燕 .
天然气工业, 2007, (10) :28-32+132
[5]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近系储层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及形成机制 [J].
张敏强 ;
黄思静 ;
吴志轩 ;
吴素娟 ;
胡作维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259-266
[6]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始新世洼陷结构研究 [J].
连世勇 ;
何敏 ;
庞雄 ;
申俊 ;
柳保军 ;
吴湘杰 .
石油学报, 2007, (03) :13-16
[7]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脉流体包裹体碳氧同位素分析 [J].
刘德良 ;
孙先如 ;
李振生 ;
唐南安 ;
谈迎 .
石油学报, 2007, (03) :68-74+79
[8]   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J].
张功成 ;
米立军 ;
吴时国 ;
陶维祥 ;
何仕斌 ;
吕建军 .
石油学报, 2007, (02) :15-21
[9]   珠江口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 [J].
邵磊 ;
雷永昌 ;
庞雄 ;
施和生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9) :1177-1181
[10]   张性边缘海的成因演化特征及沉积充填模式——以珠江口盆地为例 [J].
张志杰 ;
于兴河 ;
侯国伟 ;
陈瑞 .
现代地质, 2004, (03) :28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