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底斯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生长演化信息

被引:421
作者
莫宣学
董国臣
赵志丹
周肃
王亮亮
邱瑞照
张风琴
机构
[1]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4]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6] 北京
关键词
西藏; 冈底斯带; 花岗岩; 地壳生长与演化; 构造岩浆事件;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5.03.001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花岗岩是大陆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矿产资源有密切的关系。西藏花岗岩约占西藏自治区面积的12%,其中,80%分布在冈底斯岩浆岩带。在空间上,冈底斯花岗岩带大致可以分为3个亚带:北带、中带和南带;在时间上,以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事件为标尺,可将青藏高原构造-岩浆事件划分为碰撞前(>65Ma)、碰撞期(65~45Ma)、后碰撞(<45Ma)3大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冈底斯带都产生了具有各自特点的花岗岩构造-岩浆类型。冈底斯花岗岩类的形成演化与新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及雅鲁藏布洋的形成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其岩石的Nd,Sr同位素资料,对地壳生长与演化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冈底斯南带的大部分地区的花岗岩,均具有εNd(t)(+)值(+1.64+5.21),模式年龄tDM也很年青(<500Ma),具有初生(juvenile)地壳的特征。在花岗岩成因中地幔物质有重要的贡献。而冈底斯中带、北带及南带西段的花岗岩类以εNd(t)(-)值为特征(-5.3-17.3),模式年龄tDM有两组值1.2Ga及2.0~2.5Ga,暗示这些地区的地壳具有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基底在花岗岩成因中,地壳组分具有主要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281 / 2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西藏南部古近纪微体古生物及盆地演化特征.[M].李国彪;万晓樵;刘文灿著;.地质出版社.2005,
[2]  
青藏高原腹地的地壳变形与构造地貌形成演化过程.[M].吴珍汉等著;.地质出版社.2003,
[3]  
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调查.[M].熊盛青等著;.地质出版社.2001,
[4]  
西藏阿里地质.[M].郭铁鹰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5]  
中法喜马拉雅考察成果.[M].李光岑;(法)麦尔西叶(J.L.Mercier)主编;.地质出版社.1984,
[6]  
西藏冈底斯岩浆岩带及雅鲁藏布蛇绿岩带关键地段同位素年代学研究.[D].周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 03
[7]   西藏冈底斯中部淡色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翟庆国 ;
李才 ;
李惠民 ;
王天武 .
地质通报, 2005, (04) :349-353
[8]   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响应 [J].
莫宣学 ;
赵志丹 ;
邓晋福 ;
董国臣 ;
周肃 ;
郭铁鹰 ;
张双全 ;
王亮亮 .
地学前缘, 2003, (03) :135-148
[9]   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时代及青藏高原隆升 [J].
芮宗瑶 ;
侯增谦 ;
曲晓明 ;
张立生 ;
王龙生 ;
刘玉琳 .
矿床地质, 2003, (03) :217-225
[10]   冈底斯地区发现印支期巨斑花岗闪长岩——古冈底斯造山的存在证据 [J].
李才 ;
王天武 ;
李惠民 ;
曾庆高 .
地质通报, 2003, (05) :36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