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超导直流电网展望

被引:1
作者
王全胜 [1 ,2 ,3 ]
张国民 [1 ]
肖立业 [1 ]
刘怡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应用超导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研究所
[3] 防灾科技学院
关键词
新能源并网; 超导直流电网; 低频振荡; 短路容量;
D O I
10.13380/j.cnki.chin.j.lowtemp.phys.2014.02.015
中图分类号
TM721.1 [直流制输电];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随着我国新能源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发电本身所具有的间歇性与不稳定性特点,使原有的电力系统网络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问题与瓶颈难题,电网结构是决定电网配置资源能力的重要方面,本文从提高电网接纳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通过建设广域覆盖的超导直流电网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集中并网难题.建设全国性的直流骨干输电网,不仅可更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也将积极推动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与交流系统相比,直流电网在未来城市供电、新能源接入、孤岛供电等领域也有较大的优势.根据中国国情,对直流电网在中国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中国直流电网主干结构设想图,并指出了超导技术在直流电网建设中面临的巨大机遇,为中国超导直流电网建设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多端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技术 [J].
汤广福 ;
罗湘 ;
魏晓光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 (10) :8-17+24
[2]   风光互补的压缩空气储能与发电一体化系统特性分析 [J].
徐玉杰 ;
陈海生 ;
刘佳 ;
谭春青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 (20) :88-95+144
[3]   直流电网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分析 [J].
温家良 ;
吴锐 ;
彭畅 ;
王宇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 (13) :7-12+185
[4]   八达岭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蒸汽蓄热器动态特性仿真 [J].
徐二树 ;
高维 ;
徐蕙 ;
杨正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 (08) :112-117+157
[5]  
Investigation on the spatiotemporal complementarity of wind energy resources in China[J]. LIU Yi1,2*,XIAO LiYe1,2,WANG HaiFeng2,3,LIN LiangZhen1,2 & DAI ShaoTao1,2 1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2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3 The 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Belfast BT9 5AH,UK.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2(03)
[6]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组合建模与等值 [J].
王皓怀 ;
汤涌 ;
侯俊贤 ;
邹江峰 ;
梁双 ;
苏峰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 31 (34) :1-9+11
[7]   中国电力工业CO2减排战略分析 [J].
徐钢 ;
田龙虎 ;
刘彤 ;
黄其励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 31 (17) :1-8
[8]   储能技术在抑制风电场功率波动方面的研究综述 [J].
管俊 ;
高赐威 .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1, 27 (04) :48-53
[9]   确定风电场群功率汇聚外送输电容量的静态综合优化方法 [J].
穆钢 ;
崔杨 ;
严干贵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 31 (01) :15-19
[10]   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的相关问题及措施 [J].
张丽英 ;
叶廷路 ;
辛耀中 ;
韩丰 ;
范高锋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 30 (25)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