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后耐药新认识
被引:24
作者:
侯金林
孙剑
机构:
[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
来源:
关键词:
耐药;
治疗过程;
HBV;
LAM;
类似物;
同型物;
恩替卡韦;
抗乙肝病毒;
治疗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62 [];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正>核苷类似物长期抗乙肝病毒(HBV)治疗的选用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治疗过程中HBV的耐药性。目前所有口服核苷类似物治疗过程中均可出现耐药性,包括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ADV)、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然而,对耐药相关的一些问题国内外均没有共识。例如:现阶段不同核苷类似物耐药相关的概念和定义不一,导致不同核苷类似物临床耐药和基因型耐药的比较无统一标准;缺乏在使用核苷类似物后一定时间内评估患者出现耐药的可能性、风险性和预测可能产生耐药性的方法;检测病毒耐药性的方法尚不规范;出现耐药(基因型耐药或表型耐药)后如何处理,等等。HBV耐药这一课题涉及分子病毒学、药理学以及患者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已成为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热点课题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47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