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阶段的定量分析
被引:13
作者:
马姜明
刘世荣
史作民
张远东
陈宝玉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种间联结;
演替种组;
恢复阶段;
定量分析;
亚高山暗针叶林;
川西;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7.0309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运用种间联结测定、主成分分析和最优分割法对川西亚高山箭竹-暗针叶林和藓类-暗针叶林经采伐后自然恢复形成的不同恢复系列(20、30、40和50年),以及未被采伐而保留下来的160200年生暗针叶老龄林进行恢复阶段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藓类和箭竹暗针叶次生林向暗针叶老龄林恢复过程中,红桦、卧龙柳、五角槭、疏花槭、康定野樱桃、挂苦绣球、椴树和川滇柳归并为衰退种组;湖北花楸、陕甘花楸和微毛野樱桃归并为过渡种组;岷江冷杉、紫果云杉、铁杉和青扦归并为进展种组.2040年生的次生林进入以红桦为主的阔叶林阶段,其森林类型分别为藓类-红桦林和箭竹-红桦林;恢复到50年,则开始进入红桦和岷江冷杉组成的针阔混交林阶段,其森林类型分别为藓类-红桦-岷江冷杉林和箭竹-红桦-岷江冷杉林;未被采伐而保留下来的160200年生暗针叶林是以岷江冷杉为主的暗针叶老龄林阶段,其森林类型分别为藓类-岷江冷杉林和箭竹-岷江冷杉林.
引用
收藏
页码:1695 / 1701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