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面站积雪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被引:164
作者
韦志刚
黄荣辉
陈文
董文杰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兰州
[4] 北京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变化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5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作者选取了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境内的72个气象站逐日观测的积雪深度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积雪的年变程并不完全一致,高原东南缘的积雪主要发生在3月份;高原东南和东北部的积雪一年有两个高值区:前冬10~12月,后冬2~4月;高原中部和西南部的积雪主要在隆冬12~1月;中部一些站点的积雪一年存在3个峰值:10月、1月和5月。青藏高原的积雪主要发生在10月至5月份,9月和6月的积雪相对来说很少,7月和8月基本无积雪。高原沿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以及喜马拉雅山坡的站点最早开始有积雪,8、9月份就会有积雪产生,并且这些地区最迟有积雪的月份也较晚,6、7月份还会有积雪存在;而柴达木盆地、青海湖盆地到湟水流域、沿雅鲁藏布江的河谷地带积雪出现得晚(10、11月),最迟出现积雪的月份却要早(5、6月份),雅鲁藏布江东段地带甚至最迟出现积雪的月份要提前到3、4月份。高原积雪存在三个高值中心:一是由喜马拉雅山脉北麓沿线各站组成的南部高值中心;二是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东段山区;三是位于高原东部的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地区。青藏高原积雪总的来讲呈平缓的增长态势,20世纪60年代初积雪稍偏多,20世纪60年代中到20世纪70年代中是积雪偏少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496 / 50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青藏高原积雪资料分析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J].
韦志刚 ;
罗四维 ;
董文杰 ;
李培基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8, (S1) :40-47
[2]   高亚洲积雪监测 [J].
李培基 .
冰川冻土 , 1996, (S1) :105-114
[3]   高亚洲积雪分布 [J].
李培基 .
冰川冻土, 1995, (04) :291-298
[4]   青藏高原积雪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地面反照率的影响 [J].
韦志刚,吕世华 .
高原气象, 1995, (01) :67-73
[5]   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对我国环流和降水的影响 [J].
徐国昌,李珊,洪波 .
应用气象学报, 1994, (01) :62-67
[6]   青藏高原的积雪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影响 [J].
郭其蕴 ;
王继琴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86, (02) :11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