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皖南地区前寒武纪浅变质岩系地层层序

被引:14
作者
李双应 [1 ]
杨欣 [1 ]
程成 [1 ]
王松 [1 ]
卢艳林 [1 ]
Lassiter JC [2 ]
彭亮 [1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Jockson地球科学学院Austin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地层层序; 浅变质岩系; 上溪群、溪口群、南华系; 前寒武纪; 皖南;
D O I
10.19839/j.cnki.dcxzz.2014.01.010
中图分类号
P534.1 [前寒武纪];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安徽南部(皖南)前寒武纪浅变质岩地层发育,分布广泛,厚达数千米,称为沥口群和溪口群,传统上当做青白口纪和中元古代地层。可是,这套浅变质岩地层的时代归属、层序叠置关系等,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在分析现有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序列、物质组分特征和沉积体系演化研究,结合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重新厘定了皖南地区浅变质岩系的地层格架。这套浅变质岩系主要为海底扇沉积体系和盆地平原沉积体系,分为上溪群和溪口群,分别代表北部盆地边缘相带和南部盆地中部相带,两者为同期异相沉积。300颗碎屑锆石的测试结果表明,68颗碎屑锆石U-Pb年龄为727±12Ma835 Ma,最年青的碎屑锆石年龄(727±12Ma)限制了沉积物的最大沉积年龄,浅变质岩系地层时代为早—中南华世。上溪群分为两个组,下部湘东组,包括3个段,代表从滨岸—陆棚经海底扇到盆地平原的海侵沉积序列;上部羊栈岭组,包括4个段,代表从盆地平原经海底扇—陆棚—滨岸的海退沉积序列。溪口群包括漳前组、板桥组和木坑组,代表盆地中部外扇—盆地平原沉积。碎屑锆石的U-Pb年龄,Tu、U含量以及Tu/U比值,证实井潭组火山岩为浅变质岩提供了大量物源,上溪群和溪口群浅变质岩地层应该覆于火山岩之上。上溪群和溪口群假整合覆于铺岭组/井潭组火山岩系之上,其上为休宁组不整合覆盖,代表皖南地区早南华世—中南华世一次比较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沉积。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94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华南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 [J].
舒良树 .
地质通报, 2012, 31 (07) :1035-1053
[2]   江西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划分及其与邻区对比 [J].
杨明桂 ;
刘亚光 ;
黄志忠 ;
吴富江 ;
宋志瑞 .
中国地质, 2012, 39 (01) :43-53
[3]   中国中—新元古代地层年表的修正——锆石U-Pb年龄对年代地层的制约 [J].
高林志 ;
丁孝忠 ;
庞维华 ;
张传恒 .
地层学杂志, 2011, (01) :1-7
[4]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花岗岩组合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扬子与华夏地块拼合时间与过程的约束 [J].
薛怀民 ;
马芳 ;
宋永勤 ;
谢亚平 .
岩石学报, 2010, 26 (11) :3215-3244
[5]   中国晚前寒武纪年表和年代地层序列 [J].
高林志 ;
丁孝忠 ;
曹茜 ;
张传恒 .
中国地质, 2010, 37 (04) :1014-1020
[6]   赣北庐山地区新元古代细碧-角斑岩系枕状熔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董树文 ;
薛怀民 ;
项新葵 ;
马立成 .
中国地质, 2010, 37 (04) :1021-1033
[7]   武夷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沉积时代研究 [J].
徐先兵 ;
张岳桥 ;
舒良树 ;
贾东 ;
王瑞瑞 ;
许怀智 .
地层学杂志, 2010, 34 (03) :254-267
[8]   华北—江南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格架的再认识 [J].
高林志 ;
张传恒 ;
刘鹏举 ;
丁孝忠 ;
王自强 ;
张彦杰 .
地球学报, 2009, 30 (04) :433-446
[9]   江南造山带存在新元古代(~850 Ma)俯冲作用——来自皖南SSZ型蛇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证据 [J].
丁炳华 ;
史仁灯 ;
支霞臣 ;
郑磊 ;
陈雷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8, (05) :375-388
[10]   安徽歙县浅变质岩系微古植物化石及其形成时代讨论 [J].
罗能辉 ;
颜铁增 ;
蒋振频 .
铀矿地质, 2007, (05) :268-2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