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植被分布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响应

被引:55
作者
吴正方
靳英华
刘吉平
商丽娜
赵东升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植被生态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植被生态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植被生态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植被生态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植被生态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植被生命地带; 大气环流模式; 气候变化情景; 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响应;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3.05.009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根据东北地区生态气候环境和生物地理规律对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系统进行修正,将东北地区植被分为寒温带湿润森林、寒温带潮湿森林、温带湿润森林、暖温带湿润森林、温带半湿润森林草甸草原、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暖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和暖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等9个生命地带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大气环流模式分析东北地区由于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气候变化趋势。以此为基础评价东北地区植被分布的区域响应。全球气候变暖情景下,东北地区暖温带和温带范围明显扩大,而寒温带范围缩小甚至退出东北地区,植被分布界限显著北移;同时湿润区面积减少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扩大,导致森林面积缩小草原面积扩大。
引用
收藏
页码:564 / 5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东北地区植被过渡带生态气候学研究 [J].
吴正方 .
地理科学, 2002, (02) :219-225
[2]   全球气候变化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影响的动态模拟研究 [J].
邓慧平 ;
吴正方 ;
周道玮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1) :44-47
[3]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三)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 [J].
张新时 ;
杨奠安 ;
倪文革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93, (02) :3-15+99-100
[4]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新论 [J].
丘宝剑 .
地理学报, 1986, (03) :202-209
[5]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一个新方案 [J].
赵松乔 .
地理学报, 1983, (01)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