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3 条
“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准扶贫对农户信贷的影响
被引:90
|作者:
尹志超
[1
]
郭沛瑶
[1
]
张琳琬
[1
]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建档立卡”贫困户;
正规信贷;
非正规信贷;
双重差分法;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20.0021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832.43 [农业信贷];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4 ;
020205 ;
1201 ;
1203 ;
摘要:
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业信贷渠道和农业信贷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户获得农业正规信贷的概率提高了1.93%,正规信贷规模提高了20.43%。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作用逐渐增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第三年,贫困户农业正规信贷概率提高3.45%,农业正规信贷规模提高34.4%;非正规信贷概率下降4.08%,规模下降33.34%,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减弱。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政策效果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反映出该项政策在推动金融扶贫区域间协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相较于贫困县,非贫困县的贫困户正规信贷获得的概率及规模提升效果更为显著,体现出中国贫困治理中先"区域整体"后"精准突破"的工作思路。本文还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正规农业贷款资金并不存在明显的"精英俘获"效应,然而极度贫困家庭的正规信贷获得情况仍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精准扶贫政策对建立健全农村信贷市场成效显著,但极度贫困家庭获得正规金融的渠道还需进一步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71
+194+218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