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库仑应力积累演化对大地震发生的影响附视频

被引:107
作者
万永革 [1 ]
沈正康 [1 ]
曾跃华 [2 ]
盛书中 [3 ]
机构
[1]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US Geology Survey, Golden, CO ,
关键词
地震触发; 青藏高原东北部; 积累库仑应力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假定地震可以模拟为多层弹粘性介质中的位错,考虑大地震(M≥7.0)和GPS数据得出的长期构造加载为形变源,依据多层麦克斯韦弹粘性介质中位错产生的应力变化,计算得到了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给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1920年以来积累库仑破裂应力演化.地震破裂的断层长度、宽度和滑动量根据前人统计公式和野外地质调查得到.研究表明,20次M≥7.0地震中,除1990年共和地震、1952年当雄地震和1976年松潘双震的后一个事件外,17次大地震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正的区域,触发率达85%.本研究为中长期地震危险性估计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基础数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利用GPS和水准测量资料反演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同震滑动分布 [J].
万永革 ;
王敏 ;
沈正康 ;
陈杰 ;
张祖胜 ;
王庆良 ;
甘卫军 .
地震地质, 2004, (03) :393-404
[2]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应变率场及其动力学成因研究 [J].
沈正康 ;
王敏 ;
甘卫军 ;
张祖胜 .
地学前缘, 2003, (S1) :93-100
[3]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大地震之间的黏弹性应力触发研究 [J].
沈正康 ;
万永革 ;
甘卫军 ;
曾跃华 ;
任群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6) :786-795
[4]   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 [J].
邓起东 ;
张培震 ;
冉勇康 ;
杨晓平 ;
闵伟 ;
楚全芝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2) :1020-1030+1057
[5]   对古浪8级大震孕育和发生的构造环境及发震模型的讨论 [J].
侯康明 ;
邓起东 ;
刘百篪 .
中国地震, 1999, (04) :47-56
[6]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邻区的地壳结构与地震关系初探 [J].
周民都 ;
赵和云 ;
马钦忠 ;
钱家栋 .
西北地震学报, 1997, (01) :59-64+70
[7]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J].
阚荣举 ;
张四昌 ;
晏凤桐 ;
俞林胜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2) :96-109
[8]   柴达木东盆地的深层地震反射波和地壳构造 [J].
滕吉文 .
地球物理学报, 1974, (02) :122-135
[9]   Earthquake Triggering along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of Western Sichuan, China [J].
Eleftheria Papadimitriou ;
Xueze Wen ;
Vassilios Karakostas ;
Xueshen Jin .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2004, 161 :1683-1707
[10]  
青海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编].东昆仑活动断裂带[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