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古峰庄—王洼子地区长9油层组流体过剩压力与油气运移研究

被引:38
作者
吴保祥
段毅
郑朝阳
于文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峰庄—王洼子地区; 长9油藏; 流体过剩压力; 油气运移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近几年,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长9油层组中不断有新的油气发现,因而对长9油层组石油运移的认识对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对古峰庄-王洼子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流体过剩压力的计算,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该地区长9油藏形成时的油气运移的动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古峰庄—王洼子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石油和长7油层组烃源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长9原油可能主要来自于其上部长7油层组源岩。长7油层组源岩层具有远远大于长9油层的过剩压力分布,二者之间具有14MPa以上过剩压力差值,成为长7油气向长9油层组储层运移的主要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844 / 8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李明诚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过剩压力与油藏的关系 [J].
杨飏 ;
郭正权 ;
黄锦绣 ;
杜金良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02) :49-52
[3]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剥蚀量估算及其地质意义 [J].
陈瑞银 ;
罗晓容 ;
陈占坤 ;
王兆明 ;
周波 .
地质学报, 2006, (05) :685-693
[4]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J].
段毅 ;
吴保祥 ;
张辉 ;
郑朝阳 ;
王传远 .
地质学报, 2006, (02) :301-310
[5]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二次运移通道研究 [J].
席胜利 ;
刘新社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138-142
[6]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与油气运移 [J].
段毅 ;
张辉 ;
吴保祥 ;
郑朝阳 ;
王传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5) :17-20
[7]   鄂尔多斯西缘逆冲褶皱带构造特征及其南北差异的形成机制 [J].
张进 ;
马宗晋 ;
任文军 .
地质学报, 2004, (05) :600-611
[8]   西峰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J].
付金华 ;
罗安湘 ;
喻建 ;
毛明陆 .
石油学报, 2004, (02) :25-29
[9]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在上三叠统延长组石油聚集中的控制作用 [J].
赵文智 ;
胡素云 ;
汪泽成 ;
董大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5) :1-5
[10]   陕甘宁盆地延长组地下流体压力分布及油气运聚条件研究 [J].
陈荷立 ;
刘勇 ;
宋国初 .
石油学报, 1990, (04) :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