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应用的就业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110
|
作者
杨伟国 [1 ]
邱子童 [1 ]
吴清军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产业结构; 岗位; 工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249.2 [中国];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20207 ; 081104 ; 0812 ; 0835 ; 1201 ; 1202 ; 120202 ; 1405 ;
摘要
文章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出发,在总结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回顾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产业分布、岗位、工资等方面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章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替代部分岗位、促使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流动的同时,还会加快劳动力市场中岗位极化的进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引起工资不平等问题。从长远看,替代与创造效应将长期共存,但后者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工资不平等可以通过长期社会政策予以弥补;岗位极化现象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劳动者在产业间的流动本质上是劳动技能在技术变革后与任务需求相匹配的结果。更多学者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是可控的,关键在于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以实现广泛而有效的人机合作。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9 +1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