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大气-植被相互作用的模拟试验 Ⅰ.物理通量和参数

被引:19
作者
吕建华
季劲钧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大气-植被相互作用; 青藏高原; 陆面物理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在原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包括对植被生理过程,如(1)光合作用;(2)呼吸;(3)分配和(4)物候等新的描述方法。对青藏高原上 30个站点进行模拟计算,给出了高原上地表辐射及水热物理通量以及地表拖曳系数和地面反照率的分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净辐射和感热通量山东南向西北增加,高原西北部地表反照率较高,东南部地表反照率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夏季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异常的诊断研究 [J].
李栋梁 ;
章基嘉 ;
吴洪宝 .
高原气象 , 1997, (04) :32-40
[2]   A SIMPLE LAND SURFACE PROCESS MODEL FOR USE IN CLIMATE STUDY [J].
季劲钧 ;
胡玉春 .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1989, (03) :342-351
[3]   西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流场结构和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平衡 [J].
叶笃正 ;
罗四维 ;
朱抱真 .
气象学报, 1957, (02) :108-121
[4]  
西藏高原森林生态研究[M]. 辽宁大学出版社 , 徐凤翔等 著, 1995
[5]  
西藏草原[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著, 1992
[6]  
西藏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988
[7]  
西藏土壤[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编, 1985
[8]  
西藏气候[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编, 1984
[9]  
中国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吴征镒主编, 1980
[10]  
青藏高原气象学[M]. 科学出版社 , 叶笃正等著,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