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年来长江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27
作者
潘竟虎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甘肃兰州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长江源区; 景观格局; 生态环境; 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长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基于1986年TM和2000年ETM+卫星遥感数据和野外实地调查,采用GIS软件和景观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对长江源区近15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6~2000年,源区林地和湿地面积减少54.2%和42.69%,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分别增加120%、43.83%和21.1%。全区土地利用的空间位置转换面积大于其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类型总变化的面积大小依次是草地>未利用土地>湿地>水域>林地>耕地>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转化过程以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土地、湿地转化为草地和未利用地逆转为草地为主要特征。15年里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分维数和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降低,景观异质性增强。长江源区脆弱的生态体系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强烈,造成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程度加剧,导致大范围高寒草甸、草原植被退化,湿地萎缩。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是导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10 / 3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J].
张永民 ;
赵士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3) :429-435
[2]   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范围的探讨 [J].
丁永建 ;
杨建平 ;
刘时银 ;
陈仁升 ;
王根绪 ;
沈永平 ;
王建 ;
谢昌卫 ;
张世强 .
地理学报, 2003, (04) :519-526
[3]   长江上游地区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驱动力的研究 [J].
董玉祥 ;
陈克龙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1) :84-88
[4]   长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及功能区划分 [J].
吴豪 ;
虞孝感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3) :252-257
[5]   长江源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J].
程胜高 ;
吴登定 ;
陈德兴 .
地球科学, 1999, (04) :423-426
[6]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 [J].
王秀兰 ;
包玉海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1) :83-89
[7]   长江黄河源地气候变化诊断分析 [J].
汪青春 ;
周陆生 ;
张海玲 ;
邵玉红 .
青海环境, 1998, (02) :25-29
[8]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M]. 测绘出版社 ,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布,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