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水盆地双峰式火山岩:空间展布、岩石学特征及其盆地动力学意义

被引:28
作者
董月霞 [1 ]
肖龙 [2 ]
周海民 [3 ]
曾广策 [2 ]
王方正 [2 ]
王旭东 [4 ]
向华 [2 ]
赵太平 [5 ]
柳小明 [6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4]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5]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6]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盆地动力学; 地幔上涌; 三水盆地;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6.01.010
中图分类号
P588.14 [喷出岩(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广东三水盆地内广泛分布有晚白垩纪-始新世火山岩,在化学成分上他们表现为以玄武岩类(SiO2=44.45%~54.46%;K2O+Na2O=3%~6%)和粗面岩-流纹岩(SiO2=59.23%~73.27%;K2O+Na2O=7.5%~12%)为主的双峰式特征。这些火山岩大致由十三期火山活动所形成,其中,早期形成以粗面岩-流纹岩为主的火山岩分布在盆地的边缘,晚期以玄武岩类为主的火山活动出现在盆地的中部。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反映了随着盆地断陷程度的不断加深导致岩浆由来自浅部岩浆房向深部岩浆房转化的过程。盆地内岩浆岩主要受区域地幔上涌-部分熔融所控制,盆地的断陷过程诱发了不同深度岩浆房内岩浆的喷发。三水盆地火山岩的不对称分布暗示了盆地的东侧向沿海方向的拉伸更加强烈。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南沙海区及其周缘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及构造意义 [J].
周蒂 ;
刘海龄 ;
陈汉宗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3) :354-363
[2]   中国东部地区新生代岩浆活动对区域性CO2形成时间的制约 [J].
王兴谋 ;
夏斌 ;
陈根文 ;
阎汉杰 ;
陈海云 ;
郭栋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3) :338-344
[3]   新生代华夏岩石圈减薄与东亚边缘海盆构造演化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制约研究 [J].
朱炳泉 ;
王慧芬 ;
陈毓蔚 ;
常向阳 ;
胡耀国 ;
谢静 .
地球化学, 2002, (03) :213-221
[4]   对细碧-石英角斑岩系种属划分和命名的建议 [J].
曾广策 ;
肖玉永 ;
邱家骧 ;
朱云海 .
地质科技情报, 1997,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