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腾冲新生代花岗岩: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

被引:56
作者
董方浏 [1 ]
侯增谦 [2 ]
高永丰 [3 ]
曾普胜 [1 ]
蒋成兴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石家庄经济学院
[4] 云南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关键词
新生代; 花岗岩; 成因类型; 构造应用; 腾冲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滇西腾冲地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的东南弧形构造带内,发育的新生代花岗岩,记录了大量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时间信息和东部碰撞带区域构造演化及大陆动力学信息。本区新生代花岗岩可划分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钠长花岗岩等四种主要岩相类型。最早期侵位的二长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40Ar/39Ar年龄为66~58Ma,大规模侵位的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同位素年龄集中在两个时段,即54~52Ma和43~41Ma。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ASI(铝饱和指数)接近于1,属偏铝到过铝之间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白云母(钠长)花岗岩ASI变化于1.02~2.63,属过铝到强过铝花岗岩;这些花岗岩的K2O/Na2O>1,且K2O/Na2O比值和SiO2含量依次增加;微量元素含量前者具相对高Sr、Ba而低Rb,后者具明显的高Rb和异常的低Sr、Ba,其中,白云母花岗岩以异常高Y为特征,白云母钠长花岗岩以异常高Rb为标志;稀土元素前者REE配分型式具有右倾的LREE富集型,负Eu异常明显,后者具有“燕式”REE配分型式,暗示不同类型之间有着不尽相同的岩浆源岩或熔融机制。这些新生代花岗岩的岩浆序列和岩石组合揭示,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碰撞造山经历了复杂的演化历程:(1)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于66~59Ma发生对接并强烈碰撞,导致地壳大幅度加厚和地壳深融;(2)经过大约5Ma的应力调整,于54~52Ma发生碰撞高峰期后的短暂张弛和正长花岗岩浅成侵位;(3)于43~41Ma,张弛加剧,地壳伸展,伴随着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形成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927 / 93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响应 [J].
莫宣学 ;
赵志丹 ;
邓晋福 ;
董国臣 ;
周肃 ;
郭铁鹰 ;
张双全 ;
王亮亮 .
地学前缘, 2003, (03) :135-148
[2]   再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启动时间 [J].
王成善 ;
李祥辉 ;
胡修棉 .
地质学报, 2003, (01) :16-24
[3]   造山带岩石层多向层架构造及其对新生代岩浆活动制约──以三江及邻区为例 [J].
钟大赉 ;
丁林 ;
刘福田 ;
刘建华 ;
张进江 ;
季建清 ;
陈辉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0, (S1) :1-8
[4]   腾冲—梁河地区含锡花岗岩序列—单元研究 [J].
陈吉琛 ;
林文信 ;
陈良忠 .
云南地质, 1991, (03) :241-289
[5]   云南腾冲地区含锡花岗岩及其与成矿关系 [J].
毛景文 ;
张士鲁 ;
Ph Rossi .
岩石学报, 1987, (04) :32-43
[6]  
Catherine Deniel,Philippe Vidal,Angel Fernandez,Patrick Fort,Jean-Jacques Peucat.Isotopic study of the Manaslu granite (Himalaya, Nepal): inferences on the age and source of Himalayan leucogranites[J].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1987(1)
[7]  
肖庆辉等著.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